开放型经济总量偏小、对外依存度不高,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腿”。去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该局紧紧围绕“新常德新创业”的发展主题,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破零倍增”计划,实现了外经外贸的新飞跃。1-7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0526万美元,同比增长83.39%,增幅居全省第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7.54%,超过58.3%的目标进度;其中出口完成26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8%;进口完成14126万美元,同比增长52.38%。新批境外投资企业6家,中方投资总额28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倍,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输出对外劳务人员2346人,实现劳务人员工资总额3160.13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1%。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商务厅的高度肯定,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要求常德市在“破零倍增”、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体、引进外向型重大产业项目、本地特色产品外销引导上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商务和开放型经济的龙头。
我市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的飞跃式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放型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工作。市委书记王群指出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三块“短板”之一,要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周德睿市长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全会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专题调度会,要求把开放型经济知识培训作为市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逐个提出措施加以解决,把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破零倍增”计划成效显著。该局通过加强指导、严格考核和兑现奖励等方式,着力推进外经实绩为零的县市区破零,外资、外贸实绩为零的园区破零,进出口实绩为零的资质外贸企业破零;实现县市区的“三外”实绩倍增,园区的外资及外贸实绩倍增,外贸资质企业实绩倍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破零方面:从对外贸易的情况来看,今年1-7月,我市武陵、桃源、鼎城、津市、安乡和西洞庭管理区外贸共新增破零企业11家。西洞庭管理区今年4月实现园区外贸“破零”。从外资到位的情况看,常德鼎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澧县经济开发区和临澧经济开发区等3个园区外资到位今年实现了“零”的突破。从外经的情况来看,今年桃源、临澧、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四个区县实现了境外投资零的突破。石门、西洞庭、西湖、桃花源四个区县实现了对外劳务合作业绩破零。“倍增”方面:从对外贸易的情况来看,今年1-7月,我市常德经开区、武陵区、津市、澧县、临澧、石门6个区域的7家企业实现外贸业绩倍增,完成今年全市10家目标的70%,超目标进度11.67个百分点。临澧县的常德美化尼龙有限公司前7个月业绩已达到2771万美元,是去年的13.5倍;津市市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进出口335万美元,是去年的18.6倍。从外资到位的情况来看,上半年石门经济开发区已实现外资到位2529万美元,较去年省商务厅统计的数据124万美元,增长超过20倍。三是开放型平台逐步完善。成立了常德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设立了常德市口岸筹备办公室,功能性口岸平台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盐关码头二类水运口岸已获批,正抓紧后期建设,预计10月份可正式开放运营;石门柑橘出口集中验放场、临澧烟花出口集中燃放场、公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和一类航空口岸正在积极申报中。加强了与全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按照“一平台、一领导、一联络员、一台账”的要求,成立专门的对接服务小组,积极对接湖南省通关代理中心、长沙外贸综合服务体、郴州国际内陆港,湖南省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审批代理中心、湖南名优特色商品北京展示销售中心,为“三外”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及活动,力促我市特色商品外销。积极组织引导优势企业参加了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京交会、加博会、广交会和“湘品进京”等展销活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帮助我市机电、纺织、造纸、食品、机械制造等特色商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今年,按照“以奖代投”的形式,我市新增了对外贸易业务奖、出口增量奖、融资担保奖、航运发展奖等奖项,全力支持开放型企业发展;开展了由市政府办牵头,市商务局具体承办,市经研中心、财政、国税、海关、商检等单位负责人参与的开放型经济专题考察调研,并于8月初拟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草案,计划年内出台,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