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22名市民当起食品安全“护航员”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法规 > » 正文

以完善立法来遏制餐桌浪费值得尝试

浏览: 来源:

以完善立法来遏制餐桌浪费值得尝试

2014-10-23 09:3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作者:吴学安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靠“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宣传恐怕是不行的,关键还得靠制度约束。

日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餐饮经营者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强制标准的食品。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顾客投诉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对机制。此外,《办法》还规定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餐饮经营者应引导消费者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就餐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餐饮业也呈现出一片红火的场景,但是随之产生的餐桌浪费问题却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方面是以签单消费为代表的公款消费及商务宴请,许多人因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便大手大脚,不把浪费当回事;另一方面,出于面子问题,信奉“礼多人不怪”,在请客时,认为点菜时只有多点菜、点贵菜才能显示出对客人的热情,与此同时将“吃不了兜着走”看做丢脸行为。

现代人或许已经难以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他们在宴请宾客,大摆筵席时,各种浪费,随处可见。各种场合的餐桌上,各个单位的食堂里,每天倒掉的饭菜不计其数。可曾想到,还有一些人在贫困的边缘挣扎,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据统计,中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两亿人。这是一个何其惊人的数字,可以想象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浪费。因此,治理餐桌浪费已经刻不容缓。

古语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勤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在一些国家,浪费被视为可耻行为,暴殄天物更被看作是一种罪恶。但在某些国人观念中,恰恰缺乏这种羞耻和罪恶感。因此,要遏制餐桌上的浪费,首先要重建社会文明,力倡适度消费的美德。餐桌上的浪费除了公款消费部分,还有一部分属于公民的私生活,同样适用道德倡导、文明劝告、政府示范等引导,力戒铺张浪费陋习。另一方面,面对现实存在的大量剩菜剩饭的浪费现象,还须加强立法约束,对餐桌上的浪费行为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用立法方式规范浪费现象,并将剩菜剩饭现象纳入考核,对餐桌上的浪费进行双重制止。

虽说餐饮浪费属于文化和道德范畴,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餐桌上的剩菜剩饭现象,单靠简单的教育活动和个人的思想觉悟似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加强相关立法也仅仅是第一步。尤其是确立的法律法规如何实施,惩处标准如何衡量,监督机制如何建立,测评制度怎样完善等相关问题都是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应该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靠“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宣传恐怕是不够的,关键还得靠制度约束。为了避免餐饮浪费,有关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以强制性手段对餐饮企业的行为来一次“急刹车”,实在是一种良性的规劝和制约,值得一试。


关键字:立法 完善 餐桌污染 遏制

责任编辑:lf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