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很简单,“吃”是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的确如此,电视上衍生了一批有关烹饪美食的节目,既有《食为奴》、《满汉全席》之类的电视剧,也有《舌尖上的中国》、《十二道锋味》之类的纪录片,虽不能让人大快朵颐,亦能让人食欲大增。
正所谓有欲望就会有商机,越来越多的厂家瞄准亿万人民市场,各种各样的食品应运而生。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种类多了,民众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更多,奈何利益当前,很多厂家给食品打上“易赚钱”标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一时间,瘦肉精、人造猪耳、地沟油、甲醛白菜、毒可乐、问题胶囊、烤鸭膏等……接二连三的食品问题负面新闻频频曝光,就连“外来和尚好念经”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也相继爆出臭肉当原料,人们不禁哀叹:“在中国,还能不能愉快的吃东西啦?”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什么才是食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本源?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拜访了苏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萨)董事长刘保兴。从他朴实的话语中,从那条科学严谨的生产线中,笔者仿佛看到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一颗椰汁界的新星冉冉升起,它是怎么在短短几年间便实现年销售额从0到近7亿的跨越。
其一:从第一道源头上把好关
谁也不曾想到,特种兵系列饮品竟诞生于刘保兴的一个冒险之举。其时,苏萨还是一家经营饮料、食品出口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主要采取大客户代理营销模式,有一定的销量,每年能保证八九千万的销售额,但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公司发展速度缓慢。为此,刘保兴不断思考着。这时候,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在饮料消费方面更青睐那些绿色、时尚、更具保健功能的饮品,他看到了这个商机,在取消大客户制后,他选择椰汁品类作为公司的主要发展策略。
转型本来就是把双刃剑,如果顺利公司可以得到大发展,如果稍有不慎公司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特别是植物蛋白这个行业,与果汁、碳酸饮料等主流饮品相比,市场占比并不高,看起来更像是企业用于保持发展的救火队员。如何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跟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关系整个转型的成功与否。据此,苏萨将生榨椰汁作为主打产品推出市面。
“生榨”也可称之为“鲜榨”,是苏萨国际所提炼出独有的全新工艺,所用椰子全部以东南亚进口新鲜肉椰子为原料,采摘到成汁必在10天之内完成,采取现磨现榨的生产工艺,用新鲜椰肉3个小时内榨汁,然后经均质、配料、灌装、杀菌等一系列工序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无添加用腐剂、香精、色素、甜蜜素,使“特种兵”生榨椰汁保持了大量植物蛋白以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
一经推出,生榨椰汁便受到追捧,也引来了很多山寨产品的跟风。刘保兴说:“做食品就是要做良心,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以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是要用良心二字保证。”为了确保口感,苏萨根据香气成分、蛋白质含量等对东南亚产地所有椰子进行检验,最后选用越南中南部的椰子,在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苏萨宁肯停产20天,也不效仿其他椰汁企业用椰汁浓缩汁调配。
其二:为产品品质加个保险
话说,生榨作为一项生产工艺,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掌握,因为椰子果肉榨出来的椰汁含有油脂,如果不分离出来直接装罐,很容易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胀瓶。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这样的技术,而其他企业想完成规模化生产,就只能通过椰浆或椰粉兑水完成。
由此可见,目前市面上标榜“生榨”的产品大部分都名不副实,另外椰汁行业没有国家标准,导致国内对于企业执行标准审核不严,很多椰汁企业都是按照低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来执行,添加很多香精、增稠剂等添加剂。
“人家说程咬金三斧子定瓦岗,我们苏萨也有三道板斧,用起来声势大、效果好。”谈及跟风的山寨饮品,刘保兴不屑的说。“以质量求效益”从来就是苏萨最响亮的口号和最重要的行动,通过三大举措在各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
一是配备高素质的团队,目前苏萨拥有员工11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9人,中级技术职称36人,初级技术职称175人。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基地,目前苏萨拥有热灌装生产线、瓶装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灭菌罐、玻璃瓶生产线、易拉罐饮料生产线、吹瓶生产线在内的17条生产线。
三是积极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具备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资格,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伊斯兰教清真食品HALAL认证。2012年苏萨国际被认定为中国“生榨椰子汁”创始企业、中国椰子汁行业领先品牌。
面向未来,刘保兴信心十足地说:“公司将进一步向员工灌输食品质量安全思想。毕竟,商道即仁道,食品即人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得益绿色的责任就是要向社会提供可靠、安全的食品。尽管很多企业都讲过类似的话,但是要长期身体力行、在很多环节上时刻注意的企业确实少见,也正因为苏萨人对食品行业底线的坚守,才赢得了众多消费者对苏萨椰汁的钟爱,才取得了销售每年翻一番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