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宜宾西部食品商贸城营销中心开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赣县奋力迈出新步伐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1)

浏览: 来源:

url:?div=-1,id:0

□赣宣

凯歌阵阵千里马已过玉门关,春风习习领头羊即登泰山顶。回眸2014年,赣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抓改革、促振兴、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全力打造特色工业聚集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社会和谐模范区,奋力迈出了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新步伐,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预计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6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18.6亿元,增长18.3%,总量列全市第三,并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42.2%,总量和增幅分别排全市第三和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48亿元,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68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8036万美元,增长15.98%;外贸出口2.55亿美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1亿元,增长13.7%,增幅列全市第一。

1

抓深化改革绘大美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

2014年,赣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改革部署,迅速梳理出了“17+27”项重大课题,研究制定了《中共赣县县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若干系列配套文件,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县本级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00项,精简率42.2%;行政审批项目办结期限缩短至平均6.5个工作日以内,缩短60%。在财政体制改革上,开展了绩效预算改革和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修订了《赣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税收征管改革上,实行国地联合办税、窗口“一窗全能”和税收“城乡通办”“全城通办”;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上,推行“县域通办制”,实行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取消最低资本注册限制。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前期工作,并在储潭、江口率先探索。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已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30269本。同时,该县创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年内组建了59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有效解决了农村小水利工程有人用、无钱修、没人管的难题。同时,在国有资产改革方面,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自来水公司和保障性住房运营公司,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和经济收益“双赢”,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

2

抓振兴发展强内生动力

大好政策如春风拂面增强发展信心。

赣县把振兴发展作为贯穿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主动作为、扎实推进,《若干意见》利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对口支援取得新突破。科技部出台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和2014年工作计划等4个文件,并在高新区创建等8个方面实施了对口支援工作。国土资源部就对口支援赣县制定出台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从政策试点、项目安排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

争资争项取得新进展。赣县2014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7.76亿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项目开发、评审、考核工作机制,2014年新开发编制重大项目83个。成功争取昌吉赣客专赣县北站、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启动中广核沙地高峰山风电站、赣县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央企入赣活动签约的5个央企项目进展顺利,南方水泥二期项目已正式投产。

3

抓工业经济添发展后劲

赣县坚持以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动力,全力以赴拓平台、攻项目,扶龙头、兴产业,调结构、破瓶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0.87亿元,增长11%;利税总额22.29亿元,增长20.68%,新增规模企业13家,总数达80家。2014年县财政投入园区建设资金3.2亿元,园区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和承载力不断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搭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企学研深度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工业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去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13家。赣州高新区还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电子、生物食品等主导产业招商,一大批“重量级”项目纷纷落户。2014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利用内资42亿元、增长15.9%;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有效破解了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2014年为项目企业协调解决涉及人才、资金、用地等各类问题168个,特别是深化政银企对接,大力推行了“银园保”、“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融资服务,帮助企业融资近3亿元。

2

1

[责任编辑:yfs001]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