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要新闻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产业·产经 D1 知名度不高,张力不够,难成优质优价…… 山东食品品牌建设仍存不足
导报讯(记者 曹凤芹)10日上午,山东省暨济南市201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食安山东 品牌引领”行动主题论坛在济南举行。仪式上公布的《山东人心目中的食品品牌》公益调查将所涉食品品牌整合归纳为13大类,从各方面首批遴选320个食品品牌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列举接受评价,按照“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全产业链共建食品安全原则,相关食品品牌涵盖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餐饮流通、终端消费全过程。山东大学品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张可成介绍说,此次调查是从消费者视角进行的一次品牌评价活动,调查覆盖面广、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基本体现山东地区食品品牌的关注面和市场影响面。张可成表示,目前普遍存在一地一品、品牌不大等问题,需要系统性保护和协力打造;肉蛋禽菜等初级农产品品牌认知度不高,不少种植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品牌历史长、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质量上乘,行业影响很大,不少是省内乃至国内行业领袖,但是在公众层面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导致品牌张力不够,难以形成优质优价。省食安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副局长王建政表示,我省是食品大省,食品产业规模庞大,有数十万计的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总产量占全国1/4,规模以上食品产量占全国1/6,食品产量和食用农产品出口额均居全国之首,但在品牌建设上仍存在一定不足。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局局长马越男表示,要用“正能量 ”引领提升公众消费。从以往注重治理整顿、打击违法犯罪,转向打建结合、扶优汰劣相结合,通过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消费需求,让公众了解消费什么品牌放心、到哪儿去消费放心。张可成表示,品牌本身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品牌建设难度非常大,是由食品品牌的脆弱性决定的。因为食品关乎人们的健康,一旦品牌发生问题,该品牌就可能崩溃,造成食品品牌建设成本费用高、风险大;其次,食品质量不好把控;再就是食品品牌具有隐蔽性,消费者担心花高价不一定买到好质量。张可成还表示,和工业产品的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不同,食品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体应该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农户、农业及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缺一不可。只有把各自的职责都发挥好,建设一个有效的、能够对各方都有约束的机制,才能够把我们的食品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