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年来,世界各地已实施了多项新法规并规定了适用于食品标签的更严格的要求。 指令1169/2011于2014年12月在欧盟 (EU) 实施,该指令包括制造商(不考虑原产地)为继续在欧洲成员国进行交易而必须遵守的关于食品标签中添加成分信息的各项规定。 2015年1月出台了最新的英国零售商协会 (BRC) 国际版本(第7版),其中也对列入食品标签的最新指南信息进行了重点介绍。
视觉检测技术能够以高处理速度检测标签信息是否正确无误且清晰可辨,以及标签位置。
2014,中国针对预包装食品的食品标签信息管制,制定了名为《中国国家标准 GB7718-2011》的独有的严格法规,又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与欧盟指令一样,任何试图在中国境内销售其产品的全球或当地制造商,必须确保其产品标签符合本法规,才准许在利润日益丰厚的市场中进行交易。
显然,在欧洲和亚洲以及全球其他地区,标签法规日益严格。 因此,食品生产商在列入更多信息上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这不仅是为了确保遵守法规,也是为了防止其品牌受到产品召回的名誉损害,更是为了便于消费者对他们所吃的食物做出知情决定。
这些法规究竟有哪些要求呢? 食品生产商如何确保他们能够遵循这些要求? 哪些检测技术能够给予帮助?
法规要求
在欧盟指令 1169/2011中,最新立法要求食品生产商重点介绍所有成分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中使用的或是生产中可能接触到的任何过敏原。 包装中必须清晰注明原产国和到期日期。 此外,目前强制要求提供完整的营养成分信息,详细注明食品中的能量、钠及矿物含量。 包装中注明的所有此类数据必须清晰可辨。
BRC全球标准(第7版)包含新条款 5.2,与指令1169/2011相同的是,该条款规定食品标签必须确定并列出所有已知的过敏物质和成分。 此外,还要求生产商列出产品生产中用到的所有原料、所有加工助剂和新产品研发成分,以及需要防止污染的所有成分。
中国出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包括类似于欧盟指令 1169/2011 的要求。为遵守此要求,生产商必须确保其包装标签注明产品中的净含量以及原产国、成分和过敏原信息。 但该通则缺少了对包装中需列入的能量、咖啡因或钠含量等营养成分的要求。 然而,该法律规定注明的标签信息应清晰、醒目、不易消除且易于辨认。
所有这些法规意味着生产商必须对其包装进行升级,以确保重点介绍所有要求的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清晰显示,从而使消费者易于阅读并理解其含义。它还意味着生产商必须寻求一种检测生产线中每个包装的新方法,以便确保准确、清晰地注明所有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标签混淆所造成的有损品牌的召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