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出,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意识需不断增强。相关部门要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乡村、进机关、进家庭等活动,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90%以上,满意度不低于70%。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力打造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体系。强化投诉举报和社会参与,健全有奖举报制度,落实举报奖励资金,加大奖励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投诉举报体系能力建设,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完善媒体参与监督的合作机制,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共同曝光典型案件。
重点打造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制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方法和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形成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建设评价体系。实施“三分”管理的食品生产单位不低于90%。实施量化分级评定的餐饮服务单位不低于90%、公示率达100%。参加信用分类分级管理的食品销售单位不低于持证单位数的90%、公示率达100%。放大信用信息奖惩效应,依法公开共享食品药品企业及相关人员行政监管信息,纳入海门市联合征信系统,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守信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科普教育,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素养和食品药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在我市主流新闻媒体开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教专栏,电视台播放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广告平均每周不少于1次,中小学生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课程培训每年不少于10小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宣传月”等活动,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诚信典型的宣传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曝光,提高公众食品用药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继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社区科普宣传站建设,社区年度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送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与新闻媒体在新闻策划、信息提供、科普宣传等方面,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彭炜峰 邵晶晶)
(责编:唐璐璐、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