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Ahold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近年来它放慢并购的步伐,并更加聚焦和集中化地进行业务发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Ahold 的大举并购和本土化做法在现在看来已经不那么标新立异了,其零售版图更加巩固,股价走势也呈现走高的趋势。
Ahold 股票走势图
再讲中国故事
Ahold 与中国市场的结缘并不晚,但第一次却是折戟而归。
1996年,Ahold进入中国,以在上海开设Tops 超市为切入点,并计划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增。
与以往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的方式不同,Tops并非是中国本土的一家零售商,而是Ahold与CRC成立的合资公司,后者在1996年由泰国中央零售集团与新加坡罗宾逊百货合并后成立。在进入亚洲市场时,Ahold曾因为部分国家政策的限制,不能直接并购,只能用合资的形式进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
Ahold在中国市场上的并购在1998年才开始,与中创联合并购了上海周边的22家超市,这让它在当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国超市运营商。但是,中国消费者却并不买账,无法获取市场预期的Ahold在1999年10月份黯然退出了这块市场,到现在,也许很少有人记得这个零售巨头曾经来过。
在2015年10月份,在阿里巴巴举行的荷兰日活动上,Ahold随荷兰国王一道前来,并宣布旗下的Albert Heijn将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再次进入中国。
集团线上业务首席执行官Hanneke Faber也对媒体表示,Ahold接下来暂时不会考虑在中国开设线下实体店,而是以在线销售的形式来开展。与此同时,对于这块不熟悉却潜力巨大的市场,它选择了找电商代运营来推进业务发展,接盘的是上海乐丽,后者正是Costco 顺利入华的操盘手——这样的思路和模式也成为了当下很多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典型路径。
这一次,Ahold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跨境电商的语境下,把其本土运营近百年的优质品牌直接带给中国消费者。以其在荷兰本土为例,Albert Heijn旗下的自有品牌贡献了约为一半的销售额。但这也同样是个短板,中国消费者对Ahold、对Albert Heijn 所知甚少,更别提其自有品牌了。
如何突破,正是Ahold的新中国故事中的重要关键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