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自2014年4月省政府启动实施“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品牌引领、示范创建和产业提升行动,培育推出了一批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和示范单位,“食安山东”整体形象初步确立。为加快推动我省由食品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产品大省向品牌大省的转变,打造“食安山东”品牌新优势,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6〕24号)精神,大力实施品牌强省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以“安全、健康、口碑”为核心,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要业态和关键环节,通过持续培育、整体创建、巩固提升,实现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品牌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公众消费信心明显增强,努力打造山东食品安全整体形象,将山东建设成为全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
(二)推进原则。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理念和首要前提,坚持正向引领,强化扶优汰劣,提振消费信心。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政府推动,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策供给,大力营造精心培育、用心呵护、放心共享的品牌建设氛围。
———坚持严控严防,产管并重。实施源头严控、过程严管、风险严防,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可追溯体系,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坚持质量为基,诚信为本。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加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
———坚持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统筹社会、行业、企业和个人多个层面,更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二、工作目标
坚持“点线面”立体化推进,在持续开展品牌引领行动的基础上,完善创建标准,树立示范标杆,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进行复制推广,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下简称“双安双创”),实现增点、连线、扩面,打造品牌方阵。到2020年,完成以下创建目标:
———深化品牌引领行动,不断拓点增量。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处,建设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00处,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继续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经济林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
创建“食安山东”生产加工示范企业850家、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40个(包括生产企业聚集区和小作坊聚集区)、流通示范单位5000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街区)3000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ISO22000或HACCP认证比例提高10%,其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高风险产品企业认证比例达到95%以上。
———突出分行业分业态创建,实现连点成线。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等重点食品行业创建覆盖率(示范单位数量/全行业单位数量,下同)分别达到100%、80%;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大宗食品行业创建覆盖率分别高于食品生产环节平均创建水平10%、20%、50%。
大中型商场、连锁超市、大型批发市场等主体业态创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并推动其他业态参与创建,实现全覆盖;餐饮消费聚集街(区)、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业态创建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良好以上比例达到100%。
推进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规范化建设。建设和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储备设施。
———扎实开展“双安双创”,实现由线扩面。80%以上市、县(市、区)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先进县(市、区),132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进市县各类示范单位创建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全省所有设区的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建成并运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行政区域全覆盖、收集体系全覆盖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全覆盖。
三、主要措施
(一)打造品牌示范体系。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绿色控害植保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产地环境检测,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加快发展高端高质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打造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引导和带动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原粮质量监管和预测预报。
2.强化重点行业品牌培育。加快建立品牌创建标准体系,推进品牌创建标准化。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优化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提升标准、认证和质量管理水平。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实施良好行为规范,强化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加大质量受权人制度实施力度。培育推出一批“食安山东”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鼓励企业研发营养与健康食品,支持发展一批传统特色食品,进一步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乳制品等重点食品及大宗食品行业产品品质,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和龙头骨干企业。
3.促进多种业态创新。优化食品产业区域布局,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鼓励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发展食品直营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经营业态多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鼓励大众餐饮连锁、集体用餐配送和中央厨房发展,提升品牌带动作用和主食加工配送能力。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厨房亮化”、清洁厨房和“寻找笑脸就餐”活动。
4.深入开展“双安双创”工作。按照“市市创、县县创”原则,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活动,落实属地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实施精准创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质量监管和农资监管模式,提高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二)提升品牌基础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