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推荐
里水分局还对食品摊贩车辆进行了改造设计,将车顶和车身围成一个围挡,把佛山市“双安双创”的宣传内容、档口招牌、信息公示、承诺书等标示在围挡上,并统一了服装、口罩、帽子、餐具、健康证、垃圾桶。
佛山市局局长王培星提出:“要以治理的理念、集中管理的方式来提升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该局决定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行推广。这项光荣的任务去年10月落在了南海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里水分局的身上。
相关新闻
流动食品摊贩,昔日的城镇乱象,已成为佛山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拿到“登记卡”只是规范管理的第一步,为保证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里水分局制定了一套日常监管制度。制度规定,每年每个食品摊贩有12分,工作人员日常检查时发现其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现场拍照,出具“告知书”,并被扣分,一旦12分全部扣完,经营者就会被清理出场,两年内不允许再来经营。
新闻排行
如何监管和规范流动食品摊贩?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专门调研形成了《佛山市流动食品摊贩治理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雨后初晴,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新天地广场旁的宾塘大街,看到这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原来,这是一条“美食街”,吸引着前来乘凉散步的居民。这条“美食街”就是“里水镇食品摊贩规范管理试验区”。街面上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十几个食品小摊档,“凉皮凉面凉粉”“长沙臭豆腐”“摇滚式烤鸡”“鸭头鸭脖麻辣烫”……各种显眼的标牌标识清晰可见。仔细一看,每个档口都有统一制作的围挡,围挡不仅是摊主的招牌,还印制了“广东省食品摊贩登记卡”“食品安全承诺书”以及里水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制作的“六统一”管理规范标识。来自河南的晏行翠已经在里水镇经营凉皮生意十多年了,她激动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一直被城管追着跑,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安安心心地在这个档口经营,我等了十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么好的机会!”
立题解剖流动摊贩生态
南海区局里水分局局长罗愉流告诉记者:“里水的试点证明,食品摊贩经营者普遍支持集中经营管理,这种做法也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像里水镇宾塘大街这样的食品摊贩规范管理试验区,如今在佛山市已有32处,这也是近年来佛山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一项治理成果。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包容和探索的姿态,打造出流动食品摊贩规范管理的“佛山模式”。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广东有个县兰花这么牛,国家级展都为它破例发表
《报告》显示,佛山市的流动食品摊贩约29000人,约占佛山市常住人口的3.8‰,他们能吃苦,有毅力,有头脑,受百姓欢迎。《报告》总体分析了佛山市流动食品摊贩现状、主营地点、售卖情况、对政策的态度;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向政府提出了治理流动食品摊贩的对策和建议:及时出台流动食品摊贩管理办法;有序引导流动食品摊贩进入固定场所;适当降低流动食品摊贩的准入门槛;积极寻求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合作等。很快,流动食品摊贩规范管理被佛山市局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如今,里水试点的成功经验已经推广到佛山市各区县。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备案登记管理,详细记录经营者身份、健康状况、经营食品种类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合法、合规、合理、合适”的原则,设置经营时间相对统一、区域相对固定的经营点,引导食品摊贩集中经营、集中管理,达到标识、公示信息、着装、餐具、垃圾处理、查验记录“六统一”。截至目前,全市食品摊贩已由整治前的3000多档减少到800多档,建设集中经营区32处,共集中食品摊贩650多档。
打造食品摊贩治理的“佛山模式”
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包容和探索的姿态,打造出流动食品摊贩规范管理的“佛山模式”。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图说我们这五年,为广东打call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装备齐全,还需要审核办证。里水分局的工作人员挨个找到食品摊贩经营者,向他们提出食品制作规范要求,要求食品加工必须在桌面上,必须配有冰箱存放食品,必须相应设立生熟、洗刷区域。审核合格方可获得经营许可证书,不合格的要整改,整改合格后再行申报。今年6月1日,佛山市为第一批获证食品摊贩经营者举办了“登记卡”发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