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包房(数量及包房单位面积),提升堂坐的面积占比,以可变包房或软隔断或以舒适度稍高的卡座或半围合的弧形沙发代替传统包房;这个原理和飞机的头等舱和经济舱的比例关系及经营效益其实是一回事。
5、效率至上,尽量减少“吃货”的等候时间,这不仅仅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基础,更是一家餐厅提高翻台率的前提。
3、控制单店面积。
走群众路线的中档餐厅,没有必要关起门来做生意,故意搞所谓的“幽暗、私密”;将临客流通道的餐厅墙面打开,设计成1米以下的半高通透围合,餐厅与购物中心共享空间形成无阻隔的开放性,削减与路过的消费者的空间距离感,餐厅的热络的就餐氛围自然会形成极强的感染力,餐厅内外可形成很好的视觉交流;有时感觉好了,客人自然也就不自觉的进去了。鄙人去参观香港的以“高大上和低调奢华有内涵”著称的太古广场,发现太古的餐厅70%都是浅隔断、开放式的,况乎我们。
另外,“有限”服务还体现在客人等候时如何让他们有趣的打发时间,客人饭后的实际需求的有效解决,如提供出租车预约或优惠代驾服务,如遇外地客人,提供周边信息或干脆送上一份旅游地图或地铁运行图等。
餐具及菜品的小型化,通过此等小型化以降低菜单价,让客人花相同的钱吃到更多种类的菜品。虽然从餐厅的角度讲,菜品小型化之后降菜价其实会降低单位菜品的毛利,增加餐厅的人工及物料成本,但这种菜品的小型化是站在“吃货”的角度去考虑的,餐厅为“吃货”想得更多,“吃货”觉得性价比高,下次再想改善伙食时,他脑子里的选择就会少很多,甚至放弃思考。另外,通过菜品小型化适度降低菜单价,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吃货”点菜的欲望,尤其是“又好客、又好面子、又好便宜”的中国人民在高性价比的菜单面前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所以,思路正确,逻辑清楚,系统的中小型化,长此以往或许赚得更多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