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315央视都会出来“打假”,这让不少企业度过了不眠夜,那么今年究竟又都曝光了哪些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的问题?
一、山寨饮料危害巨大
这些山寨饮料的名称、包装外形、甚至是包装上代言人的造型都会模仿一些著名品牌的产品。
如“核桃花生”饮料里没核桃:各种添加剂+两吨纯净水+核桃香精=市场上热销的这款“核桃花生”。核桃的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一罐料汁能生产出8000瓶“核桃花生”。有的在外包装上也煞费苦心。产品都和某品牌核桃乳非常相似,“六个纯核桃”、“六仐核桃”、“六禾核桃”,只是一字一笔一划的差别。外观设计让人难以分辨。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主要销往一些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不用红圈你能看出不一样吗?)
除了外观上山寨,东西做得怎么样?
按照节目中生产厂家的这位“老实”的经理所说的,我们就可以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
1、微生物风险:
本来饮料的生产是有相关要求的,但是这家厂子都没有做到,灌装车间的空气净化设备,消毒间的过脚池等等都成了摆设。就像他说的,申请证的时候都是开的,但是生产的时候就撤掉了……
而饮料因为有大量的水分,又没有经过高温消毒,其实是很容易腐败的,会导致人出现腹泻等情况。
2、添加剂超标:
按照那个经理的话说,他们原本应该用蔗糖,但是为了成本改为了甜味剂代替,甚至是很多非法添加物,因此这些成分很可能超过了国家标准,比如一些防腐剂等成分是比较容易超标的,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对器官造成损伤。
3、污染物超标:
既然生产条件不到位,难免怀疑这些饮料也容易由于包装不严、破损等情况从而导致二次污染。包括原料也有可能存在污染物指标不合格,以次充好等情况,这样长期食用都会对健康带来风险。
比如节目中这家核桃花生饮料里既没核桃也没花生,而是用花生酱等配料调配,而使用质量差的花生酱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超标,会增加肝癌风险。
4、其他:
生产经营者很可能有主观恶意,做一些延长保质期、胡乱填写生产日期、虚构配料等事情也就毫不奇怪。更何况它销往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农村,监管上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核桃花生饮料成分里既没核桃也没花生)
二:食物相克的辟谣
2007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有对食物相克的辟谣。今年的 315 晚会,提到了在中国深入人心的概念“食物相克”。
错误其一 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
其实常见的“柿子和XX搭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柿子中的单宁含量比较高,单宁和蛋白质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不容易消化,使得有些人出现腹痛等症状。
但它还是跟食用量和个人的消化功能有关系的。如果是一位消化功能比较差的长辈,吃了大量的柿子或者黑枣,即便没有什么搭配,也都会出现胃柿石。因此核心还是食用量以及食物本身其中的特殊成分。
还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