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公司而言,种质资源库更重要的用途在于应用。王召明介绍,公司在草原修复过程中,会对本土植物物种进行收集、选育和扩繁,形成新的种质资源库,然后依托这些种质资源,开展生态修复、节水绿化、生态牧场和现代草业等工程项目。
至于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至今实施已经超过30年,随着种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这一制度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现在业内对品种审定的诟病,主要集中在区域试验的指标限制、试验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和不公平、个别特色品种不适应试验条件而通不过审定、试验时间长耽误了新品种的推广等四方面。
对于取消审定制度的声音,李立秋认为,目前对主要农作物品种保持审定制度还是必要的,全部实行品种登记制度时机尚不成熟,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保护民族种业发展的需要。“因为通过品种审定,特别是转基因品种,可减缓跨国种业对民族种业的冲击。”
他认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种业市场的意愿十分强烈,而我国种子企业多数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无法与之抗衡。“《种子法》修改启动两年多来,美国种贸协四次组团访问中国种子协会,每次都问《种子法》修改进展,比我们很多企业都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