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生鲜产品是没有被电商完全攻占的一个领域,究其原因,冷链物流投资巨大,生鲜产品很难实现标准化,上游供应链不易稳定。而生鲜产品也是电商的一片蓝海,谁能有极大的耐心从基础做起,立住脚,稳扎稳打,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有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冷链物流,这个话题很沉重,不管是对于发力生鲜的电商,还是物流行业。
看看国内外冷链物流是什么样
国内:不完善腐损率高
目前国内冷链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我国人均冷库面积及人均冷藏车数量都很少,2014年人均冷库面积是0.058立方米/人,同期美国是0.357立方米/人。2014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日本是15万辆,美国是25万辆。我国果蔬及肉类等食品冷链流通率在5%—25%之间,生鲜农产品大部分在常温下流通,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及易腐坏食品的冷链流通率达到95%以上。
同时,国内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不高,运输商品的腐损率较高,整个行业发展仍属初级阶段。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仅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分别为15%、8%和10%。
我国冷链行业发展还不均衡,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巨头。运营分散的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拖累了冷链物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据中国仓储协会冷链仓储分会统计,排名前十的冷链仓储运营商2014年冷库保有量为930万立方米,占整个市场的10.5%;排名前30的运营商2014年冷库保有量为1531万立方米,占整个市场的17.3%。
国外:成熟完善损耗率低
20世纪50年代,日本蔬菜水果的筛选、定级、冲洗、预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冷链保鲜就已贯穿始终。之后,日本相关冷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例如对于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
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现有的冷链物流就已经细化得非常完善,国家标准的严格执行,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了线下冷链物流的支撑,反过来更推进了电子商务的进步。
德国98%的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到加工厂再到销售网点,全程都处在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冷库中的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脑实现精细控制。生鲜蔬果100%实施分等级包装方法,流通市场中所有的生鲜肉类都置放于相应的严格冷藏温度环境里。
美国建立了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在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的蔬菜生产分工体系上,建立了追溯系统和全程冷链配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积累,加拿大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低温控制,使得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所引起的污染。加拿大最先建起一整套由空运、陆路、铁道、水路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复杂而高效运转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载体资源之间巧妙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该网络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保证将加拿大的蔬果损耗控制在5%以内,其物流成本不到30%。
考察过国外生鲜市场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感慨颇深:“国外很多农场,包括养殖、种植企业,他们的产品有很高的溢价,这背后是标准。我国生鲜产品的现状是,没有太多知名品牌,缺少标准。想要把好产品挖出来,必须深入调研,跟当地企业接触、沟通,跟政府对接,找出最好的企业来帮助它成长,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我认为非常有价值。”
冷链食品市场需求在增长 生鲜电商用什么黏住客户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链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2014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225亿,尼尔森也预测,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将呈现快速爆发式增长,2017年有望超过1000亿规模,并在2018年站上1500亿的高峰。
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冷链需求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达到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依然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广东等。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折合8300万立方米,与2013年2411万吨相比增长36.9%。由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政策效应的推动,成都、云南等地的冷链设备需求市场明显增加,在2014年吸引了近60亿元的投入。近年,冷链基础设施投入也在继续加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伴随消费模式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作为物流行业中进入壁垒较高且市场空间巨大的一个领域,冷链物流成为电商、物流企业抢占的高地。但由于生鲜冷链的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在途损耗大,也有很多物流企业不愿过深涉足生鲜商品的物流配送。
另一方面,需求存在,但并不一定都能变成订单。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顾客并不是不需要购买生鲜产品,而是需要你给用户一个理由,为什么在网上买生鲜。
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用户对你卖的生鲜产生信任。产生信任的方法就是,说的跟做的一样,或者做的比说的还要好。这样,消费者才会信任你。如果你光会营销、光会说,而你做得不好,那不会长久,尤其是生鲜产品。当用户发现第一次购买不好的时候怎么会有第二次购买?”王笑松非常认可刘强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希望卖得越多,客户得罪得越多,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王笑松说:“这也是我为什么接手生鲜事业部之后四个多月都没有特别大动作的原因,因为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先做的更好一些,要把基础打牢。”看来,只有好的产品,好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对电商产生信任,才能拉住消费者。另外,为保证极致的消费体验,在生鲜电商领域,京东拥有客户订单时效承诺的系统。
当消费者下单时,不仅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收货时间,还可以选择自提取货、货到付款等配送方式。就像24小时送达使消费者习惯马上收货一样,京东又惯出消费者一个自由选择收货的“毛病”。对于其他生鲜电商来说,如果想黏住这些客户,也只有接着“惯”。
谁在做生鲜电商谁赚了钱
也有人认为,新鲜冷冻食品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有限的供应造成市场缺口。生鲜电商是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仅剩的一块肥肉,有远识的商业人士决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冷链物流市场商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