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慧聪食品工业网】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行业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烟酒等嗜好食品所占比重较大,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二是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三是从地区结构看,西部省区食品行业比较落后。西部12省区食品行业产值仅占全国食品行业总产值的13.5%,而东部的山东、广东、江苏及中部的河南4省食品行业产值占全国食品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8.6%。
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
如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加工400-600吨/日、稻谷加工200-400吨/日,而我国78.9%的面粉企业为日处理小麦50-100吨的生产规模,80%的稻谷加工设备为日处理50吨以下的小机组,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日处理量。
食品市场、食品行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食品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要求。例如,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加工的高面筋蛋白含量的小麦品种严重缺乏;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生产高档苹果汁的苹果种植基地基本没有。
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
目前,在我国的食品行业科技成果中,食品行业的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而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对食品行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大部分食品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滞后、制定周期长、标准水平偏低的问题。有的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不接轨;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
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较多。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些出口的产品因为质量不达标,而受阻。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
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一些淀粉、酿造、屠宰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在建厂时不做环境影响评价,生产产生的大量“三废”随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这种状况影响了食品出口,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责任编辑:殷莹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海口食品药品违法举报1629件...
·支树平:从三个方面推进食品安全...
·食药总局:保健食品全年未发生系...
·用习大大的“严”标准来治理食品...
·我国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报告发布...
·严抓食品安全将加快“辣条”行业...
·国务院对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
·英国零售商协会食品安全标准新版...
·国办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
·两会食品安全十大建言
·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公布 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