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结合“放心消费在永康”“万家企业无理由退货”社会承诺活动,永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近200家经营单位申报“放心消费单位”、65家企业首批做出“万家企业无理由退货”社会承诺;新增消费维权绿色通道企业2家、实行先行赔付制度企业2家、金融消费维权服务站3家;完成36家示范餐饮单位规范提升,2家网络订餐餐饮单位参加“双安双创”网络订餐智慧监管平台成果展示……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永康的消费市场,令永康的消费环境逐渐向好。
“小菜场、大民生”,农贸市场牵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是民生所系、政府之责、公共服务必需。2017年,永康有4家农贸市场(象珠菜场、石柱村菜场、城西梅垄菜场、龙山四路菜场)创建成为省放心市场,改造市场建筑面积8000平方,摊位160个,投入改造资金1910万元;完成提升改造5家(古山三村菜场、开发区杜山头菜场、石柱菜场、古山四村菜场、舟山菜场)。培训市场管理人员52人次。
对于违法经营、虚假宣传行为,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也加大了解决、查处力度。2017年,共现场检查587户次,发放监督意见书25份,责令下架产品26个,查获一起特大非法销售假冒化妆品案件,货值金额逾180万元。
据悉,在该项工作中,永康以完成建设化妆品放心消费示范街1条、示范商场11个、示范经营单位110家为目标,目前,永康市本级已全面完成验收,1条示范街、2个示范商场及37家示范经营单位通过了省工商局的验收。
为了给女性朋友的美丽保驾护航,去年,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以全省开展化妆品“百千万”美丽消费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增强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消费者的科学消费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着力打造美丽示范先行市。
“舌尖上的永康”更安全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27日消息 金华日报永康分社 记者 舒珊珊
“只有抓住食品生产的源头,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更有保障的食品,才能够真正落实食品安全。”为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有效的源头追溯体系,包括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提档整治,流通领域实行索证索票源头管理、对农贸市场农产品开展电子追溯等。2017年,全市44家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风险等级评价完成率100%,城区9家农贸市场质量追溯、快速检测两个体系建成率100%。此外,开展4D管理的餐饮单位达到50家,阳光厨房建设完成172家,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数据显示消费环境逐渐向好
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市
在过去一年中,“毒草莓”、“棉花肉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舆论的高压态势,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将检测、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稳定了永康的食品安全市场,得到市民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除了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我们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努力,比如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食品检测扩项资质认定的基础上,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检测350余个项目的资质扩项。同时,建立检测中心、镇街区、市场监管平台、农贸市场四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实现监测网络、环节全覆盖。”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雄军说。
“百千万”美丽示范工程亮点纷呈
【链接】
省放心市场的创建是永康着力做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的重要一环。“农贸市场是城乡‘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的民生工程,也是展示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周雄军表示,希望通过提升改造,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此外,由该局积极推动出台的《永康市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农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以及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有奖竞答、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培训等措施,都令永康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在示范建设中,我们累积了不少经验,也做出了不少特色亮点,其中,化妆品经营智慧监管APP的使用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监管效能。”周雄军介绍,该款软件支持监管人员现场检查、现场填报,保存现场检查照片并支持一键查询化妆品信息功能,能极大缩减监管干部查验产品信息的时间,并实现监管记录电子化、痕迹化,“永康110家示范经营单位、11家示范商场均已纳入智慧监管名单库,进入智慧监管试运行阶段。”
据悉,永康全市在册登记农贸市场34家,2011—2017年,共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9家,引导各级投入改造资金3亿元,改造面积8.4万平方米;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9家;兑现政府奖励补助资金2000万元,在改善民生、服务百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百姓菜篮子更好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