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白兔换包装后的涨价,网民态度有一个转换过程。初期,不满和困惑占据主流,多数网民先是纷纷“吐槽”物价飞涨,再也吃不起大白兔了,询问以后是否都是这个价。待明白只是限量特别版之后,不少网民表示了理解,认为这只是营销宣传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所有的大白兔都涨价,部分媒体报道有些危言耸听。
舆论除了聚焦涨价问题之外,对于大白兔穿上“洋装”这一创新举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称赞其勇于创新的,但也有认为依靠外企说明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的,该事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其引发的关注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白兔的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大白兔企业不断强调“换的不仅是一个包装,还有产品的配方,还有经营的理念”“普通款不受影响”,及时说明了涨价缘由,回应了舆论关切点,从而消解了公众疑惑,避免了事态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4.雨润深陷债务危机再获关注
3月21日晚,雨润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雨润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南京雨润”)未能按时偿还短期融资券,已构成违约。此外,3月21日,南京雨润已兑付短期融资券的部分2.2亿元本金及所有累算利息3225万元。雨润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南京雨润违约情况或已触及集团所订立的若干借款的交叉违约条款,从而可能会导致雨润食品需立即偿还14.5亿元。
媒体多联系祝义财被查一年的背景,并从公告和之前雨润的表现作出评价,认为雨润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漩涡中。《祝义财被查一年后:雨润资金链岌岌可危》、《雨润债务危机升级 董事长祝义才首富变“首负”?》等报道都深入分析了雨润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指出这已经不是雨润食品第一次面临债务危机。2015年10月12日,南京雨润就曾发布公告声明,“其将于10月18日到期的13亿元中期票据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之后又表示,中期票据已如期兑付,外界猜测支援南京雨润的神秘资金来自于当时有意收购雨润集团的融创老总孙宏斌的运作。对于雨润为何会陷入财务危机,媒体分析认为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一是与激进扩张有关,此前雨润大量建设新的加工项目和物流基地,形成过多的产能无法利用,而新建工程又占用大量资金难以回笼;二是自身管理存在在问题,雨润食品安全屡屡出事导致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三是祝义财被查对南京雨润经营、融资及财务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冲击,提前触发了南京雨润的债务危机。从媒体报道和分析来看,雨润危局频现,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雨润资本市场受挫,雨润食品3月18日发布停牌公告,3月22日复牌后股价大跌,跌幅一度高达14%。雨润如何度过危机也成为媒体的重要关注点。《时代周报》称雨润正在寻找新的“第三方”,这个新的“第三方”或是杨国强的碧桂园,与融创中国相比较,碧桂园无疑对收购雨润集团有着更为强大的动力。《国际金融报》则引用中投咨询顾问崔瑜的话指出,给出建议:“雨润要想度过此次危机,一方面可以剥离雨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众多房企都垂涎于雨润的房地产业务以及商业、农产品物流、保险等业务;另一方面以雨润食品为筹码,与其他企业谈合作。雨润食品是一个上市平台,且在国内的肉制品市场也是排名前三的企业,对其他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