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边贸和劳动力优势外,朝鲜目前最能吸引投资客的就是矿产。
在丹东边贸圈里“油条致富”的故事一代传一代—— 一位朝鲜华侨穿一件军大衣到丹东,把军大衣里的袋包好,装进军大衣里穿回朝鲜,再把油条拿出来偷偷卖掉。几百根油条一下子成了抢手货,可以赚4倍以上的利润——这个故事吸引了无数边贸客前往朝鲜淘金。
商务部认为,目前,朝鲜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差距较大,投资方有可能遭到损失,并强调说,同朝方签署外包合同时,应多注意在支付承包额、收回外汇应收账款上存在的风险。
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非投资与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驻京代表穆斯塔法·萨法日昵表示,对于朝鲜而言,中国就是个取之不尽的大型百货超市。而就目前现状来看,朝鲜发展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改善,也能缓解国际社会对于朝鲜的经济制裁。穆斯塔法·萨法日昵曾作为外交官在平壤生活过多年。
实际上,早在2008年6月,图们市就分别与朝鲜清津港和清津铁路局签署了合作利用清津港协议,这也标志着利用朝鲜清津港开展陆海联运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报告分析称,中国企业在朝鲜铁矿市场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朝鲜国内经济发展资金短缺,中国企业可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弥补朝鲜钢铁企业资金问题,加大合作可能性;其次,中方可提供大型设备用于勘探、采掘、炼钢等生产活动;中国东北部与朝鲜接壤,且中朝之间有公路相通,因此在铁矿运输活动中,承担的运输成本较低,总体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和朝鲜唇齿相依,两国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两国之间的边贸往来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
与此同时,为保障赴朝投资利益,朝鲜方面更是成立朝鲜国家科学技术协助委员会,这个协会每年都有一次投资沟通说明会,并专门协调和讨论中朝企业投资之间的问题。
从两岛开发到改善投资环境,再到成立合营委员会赴海外招商,随着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的继任,朝鲜在经济政策方面流露出的改革气息越来越浓烈。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调整”的信号,赴朝鲜投资已成为中国商人中公开的“商机”,虽然这其中涵盖了一定的风险。
目前朝鲜已与28个国家签订投资奖励及保护协定,与15个国家签订防止双重征税协定。对受鼓励的外国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免除销售税、登记税、资本税,对投资经营用物资免除关税,相关外资法规已出台20余部。
不过,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生活在中朝边境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多变的“政治气候”,穿梭于鸭绿江上的生意人更是如此。多变的时局之下,边贸商人们保持着谨慎的观望态度,而地方政府和投资客们则对开放充满期待。
边贸和劳动力
穆斯塔法·萨法日昵认为,朝鲜的优势十分明显,如何把握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受益,需要双方在政策制定和交流中进一步沟通。
发展边境贸易,实现借港出海、畅通对外通道是图们乃至整个图们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重中之重。而20年前,让禁闭国门的朝鲜走出特区建设第一步的正是一份图们江开发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