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德玛出装最牛顺序图片_德玛出装最牛顺序-焦点速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美食”商机涌动:舌尖上的山西 舌尖下的商机(图)

浏览: 来源:
樱田樱 莞式三十六式图解 桃瀬 yy头条 盲眼酒中仙云壬 长瀬茜 优行网 姬野爱 yy年度盛典排名 苏茂洋

正在热播的七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原生态地向观众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无数人品咂舌尖上的美味时,“美食”正不露声色地牵动着一些行业,暗流涌动的商机浮出水面

  正在热播的七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原生态地向观众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无数人品咂舌尖上的美味时,“美食”正不露声色地牵动着一些行业,暗流涌动的商机浮出水面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仅5月14日至5月24日的10天内,就有5902名太原网民在淘宝网上完成了13205笔与食物相关的交易

一些地道的山西美食也受到网友热捧,据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有1599名太原“美食家”团购1800笔美食,成交金额近20万元

“看《舌尖上的中国》了吗?”很显然,如果你面对这个问题一头雾水,说明你落伍了!虽然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但没人预料到,“吃”能在短时间内登峰造极成为时下最火爆的一个话题。正在热播的七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原生态地向观众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夜里无数人守在电视机或电脑旁,面对美食的诱惑,不禁直咽口水。就在无数人品咂舌尖上的美味时,“美食”正不露声色地牵动着一些行业,暗流涌动的商机浮出水面。

A 地方特产 味觉品出“大市场”

《舌尖上的中国》引爆了全中国的味蕾,在活色生香的纪录片里,吃客们看到想到的是记忆中的美食,商人则从中发掘潜在的商机。

记者从阿里巴巴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仅5月14日至5月24日的10天内,就有5902名太原网民在淘宝网上完成了13205笔与食物相关的交易。而从近一个月的交易情况来看,太原的“美食家们”涉猎广泛,且对各种食物都抱有“先品为快”的好奇心。其中牛肉干、巧克力、鹰嘴豆、猪肉脯、乌梅、霉(毛、臭)豆腐、腌菌、豆干、泡椒凤爪、兔肉丁等10个品种交易数量最高。据有关人士透露,在《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期间,某网站山西地区陈醋卖家成交金额占比全国最多,为39%,高于江苏镇江陈醋的成交金额占比。

一些地道的山西美食也受到网友的热捧。近期,一些经营地方特产的网店,搜索点击率和订单的数量同步上涨。浑源凉粉、广灵豆腐干,柳林碗团、太原六味斋酱肉、晋中平遥牛肉、长治驴肉甩饼、晋城烧肝、闻喜煮饼、平定煎饼……一时间,这些都成了异地游子们在购物网站上搜寻的目标。

网店“山里旺农家店”的经营者王小帮告诉记者,健康、绿色、未经深加工的纯天然食材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思乡情结。干豆角、黄豆片、南瓜条、绿豆面是晋东南地区“和子饭”的传统食材;莜面、荞面、土豆粉是山西雁北地区家家户户离不开的主食;由核桃、红枣、山里红、酸枣等制作而成的各种零食,伴随着多少“60后”、“70后”长大……但由于大部分传统的地方小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条件落后、原材料无法长期保鲜,虽然美味可口,却无法真空包装,更不能长途运输,让一些吃客们只能失望收手。

在太原市双塔西街,一专营柳林碗团的小摊一天要卖300多份,从柳林走出来的人,最喜这种在碗里拿细细的竹签三横四划切成的面片、蘸着调好的小料直接食用的地方特色食品,“那种做法、吃法和味道,只在我们老家才有”。而在桃园二巷经营小饭店的小乔夫妇,也计划将长治市武乡县的特色吃食“干饼”引进太原。“很多顾客都爱吃我们家乡的‘干饼’,回老家时经常一包一包地给朋友们捎带。武乡当地一元钱能买俩,来店的顾客们都说,如果在太原卖,一元钱一个也有人要。”小乔说。

美食商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特产的知名度,也为山西传统的特色小吃拓展市场、创新改良提供了新的契机。

B 餐饮行业 传统生意的理念革新

在骨脊山吕梁会馆,一道名为“鸡蛋碰石头”的菜品,每天的上桌率占到90%。经理王淑珍说,这道出自离石当地能代表农家风味的特色菜,以其原汁原味的做法和食材网罗了众多回头客。除此之外,还有源自临县的“堂做拔丝三宝”,岚县的榆皮面河捞,汾阳的拿糕,柳林的钱钱拌汤,孝义的羊肉火烧……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菜系进军省城太原,让每一位进店的顾客回想起儿时跳跃在舌尖上的味道。

很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美食在脑海中闪现。怎么办?找食去!事实证明,《舌尖上的中国》唤醒的不仅仅是舌尖的记忆,还有商家与日俱增的销售额。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有1599名太原“美食家”团购1800笔美食(包括酒店、饭店和蛋糕店),成交金额近20万元。

24岁的赵杰是“一吃三”羊汤馆的经理,其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太原人。从小他就跟着家里的大人进出于城坊街卖羊杂的饭馆。冬天早上来碗热乎乎的羊杂,汤面上漂着葱段和些许芫荽,再吃个刚出炉的火烧,打着饱嗝就上学去了。现在的赵杰,也开了羊汤馆,里面仍然是老太原人熟悉的古色古香的布置,从盛汤的陶罐,到餐巾纸盒、筷子盒都是按照心里的那种怀旧的感觉定做的。

《舌尖上的中国》让赵杰再次萌发了一年前的想法,就是本土品牌联手“造势”,打造一个既独立也可以资源共享的“饮食圈”。“大家既是同一业态餐饮业,但又经营不同的品种,如火锅、快餐、比萨店、烤肉等。几十家风格迥异的餐馆或酒店合力做营销推广,营造一个商业氛围。在A家消费够一定的数额,就返你B家面值不等的餐券,或者通过微博、户外宣传、团购来达到彼此之间的互动,吸收和培养一个固定的‘饕客团。

作为年轻一代的餐饮业管理者,赵杰受到的启发就是进行理念的革新与模式的创新。

C 旅行社 “美食游”线路酝酿中

有人戏言,入门级“吃货”是看着《舌尖上的中国》咽口水;普通级“吃货”是想着臊子面煮着方便面;资深“吃货”是马上行动,网上淘宝,一下单多种吃食快递到家;那么,骨灰级的“吃货”,则开始“舌尖上的旅行”,不为别的,就奔着各地的美食去的。

该纪录片迅速在网络上爆红的同时,记者登录携程网、淘宝网、去哪儿网发现,一些摸准市场商机的旅游项目已经率先启动,“特产游”、“舌尖游”、“美食游”等旅游项目,在既有旅行线路上增加吃遍当地美食环节,让游客们不仅领略到当地人文美景,更能一饱口福。

据淘宝网旅行调查数据显示,近期淘宝旅行自由行中,有超过60%的驴友都有“特产游”的需求。云南,陕西、海南、四川、重庆等地,也是驴友们近日热衷的目的地。来自淘宝网旅行的数据显示,自1月14日至今,三亚、丽江、上海、重庆等是骨灰“吃货”们最爱去的地方。尤其是三亚,本已逐渐步入旅行淡季的海南,却因“吃货”的青睐而再度火爆起来。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