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餐饮企业经常被这类新兴商圈的招商人员所忽悠。这类购物中心在招商时往往忽悠的是“未来的前景”:几年内,这里将成为最核心的商圈、最大的小区、最密集的人群等等,这些说辞,把“潜在”描绘成现状,很多餐饮企业“信以为真”。
但超长的“养商期”,对餐饮这种即时生产型企业,是吃不消的。
因此,如果是新兴商圈,即使购物中心给出的招商条件再优惠,也一定谨慎进驻,宁肯多付点租金进城市核心商圈。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更是应该非城市核心商圈不进。
河北有一个位于新兴商圈的购物中心,有20多万平米的巨大体量,因为开发购物中心的公司此前在当地已经成功运营了好几个百货店,大量餐饮品牌因过于相信这家公司的实力而忽视了新兴商圈的事实,纷纷入驻,结果开业一年半时间,几乎所有餐饮都处于赔钱的尴尬境地。
二、非餐饮区的“黄金位置”:
实际顾客很难到达
在购物中心里通常会设置专门的餐饮区,因为就餐是目的性消费,餐饮的承租能力有限,所以一般会放在购物中心的高层区域,比如6层购物中心的5~6层,有时整个楼层几乎都是餐饮,这样的业态布置方式有助于形成聚集效应,也易于识别,顾客到了吃饭时间,就直奔这些特定的餐饮区而去。
在其他非餐饮区的底层区,在边角的位置因为有结构柱遮挡视线或者铺面分割过大等原因存在招商困难的时候,购物中心往往会对餐饮业态抛出橄榄枝,并“总结”其特别的优势:一、楼层低,黄金位置、消费者更易到达;二、承诺比同楼层的商铺更低的租金;三、甚至搭配更多优惠条件。
这样的位置,同样谨慎进驻。湖南的一位餐饮同行,商场四楼是集中的餐饮层,购物中心给了他一个一楼的边角位置。这位老板想:一楼就我一家,又离超市最近,吃饭顾客更方便选我家。但事实确实事与愿违:虽然在一楼,但却是在动线的末梢,顾客根本到达不了;顾客来商场吃饭,还是直冲四楼餐饮区。
三、被卖掉的产权式商铺:
即使“统一经营”,也风险极大
还有一种购物中心的商铺,虽然统一经营,实则已经分割卖掉,这种购物中心,进入的风险也很大。
有的购物中心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会把部分或全部商铺分割卖掉,这种销售式的购物中心里的商铺叫做产权式商铺,虽然购物中心承诺是统一经营,但因为产权分散,各个持有单个商铺的小业主各有各的算盘,导致目前在全国都没有经营成功的案例,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样的购物中心即使地理位置再好,餐饮企业也不要进。
笔者在全国考察过很多带有产权式商铺的购物中心,很多这类购物中心为了增强招商的说服力,前期都有大润发、沃尔玛或其他类型的知名大型主力店的入驻,但即使是这样,开业后仍然空置率极高,餐厅经营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四、委托出租的购物中心商铺:
极易出现纠纷陷阱
与购物中心租赁合同签订前一定要核实房屋产权证书的原件,必要时还应到房管局大厅查询房屋权属登记情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核实房屋租赁合同的出租方与产权证书登记的所有权人是否一致。
有的购物中心把招商工作外包,也叫做委托出租,也就是说出租方并非是房屋的所有权人。委托出租一般都有年限限制,所以需要出租方提供房屋所有权人的委托书等法律文件,重点看委托出租的年限限制。如果忽视了对出租方主体资格和代租年限的审查,很有可能会掉进“合同效力”的陷阱。
因为委托出租方并非产权单位,在关系协调、消防报批、办理证照等方面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山东的一位餐饮同行和某商业招商公司签订了10年的租赁合同,但实际上这家商业招商公司与购物中心产权方签订的租约只有6年,也就是说,6年后如果商业招商公司不再续约,这份合同也就在法律意义上终止了。
五、非商用地:
租金划算,后遗症最大
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开发商在租赁的工业用地上建造房屋开设酒店,虽然租金极低,但装修进行了一半后却发现因土地性质问题无法通过工商、消防等审批程序。
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用途划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等不同类型。根据物权法和相关房地产法律规定,房屋实际用途应当与土地用途一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在居住或工业用地上开设商业项目,肯定有法律风险。有的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喜欢打“擦边球”,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在地价便宜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上做商业用途开发,开发出来的项目也会比市场正常租金低了很多,有些餐饮老板为了图租金便宜,也就欣然签订合同,却埋下了法律风险。
六、硬件设施“先用后改”:
后果经常由餐饮承担
硬件设施不达标是购物中心开业前的通病,原因在于前期招商规划不足,商家落位不清晰,甚至是边建设边修改业态定位,导致最后呈现的动线和铺位和原始定位差异很大,后期需要大量的改造工作。
但餐饮是对硬件设施要求很高的业态,如水电负荷、煤气、隔油池、排烟、排风、空调、煤气、独立洗手间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如前期设计没有达到要求,而招商人员忽悠说“可以改造”时就要特别警惕,因为购物中心的管线特别复杂,有些是可以后期改造的,有些如煤气、独立洗手间等改造的费用会特别高昂,甚至无法完成改造。还有就是公共部分的设施,明确保养的维修责任尤为重要。
七、口头承诺:
往往被忽悠
购物中心的招商人员一天要“忽悠”十批客户,而我们的餐饮老板往往一年也“忽悠”不了一个购物中心,在“忽悠”与“防忽悠”的层级上是存在巨大差距的。购物中心招商人员都身经百战,甚至为达目的不惜虚假承诺,会给出很多的空头承诺,如某某知名餐厅已经提前进驻,多出常规值的装修期,在内部培训时他们也有很多的逼定技巧和招商说辞。
餐饮老板在招商人员面前如果没有定力就会被招商人员牵着鼻子走,很容易被招商人员开出的空头支票所诱惑,而一旦到签订合同时,这些招商人员又会以各种理由把自己承诺的虚假内容全部推翻,这时候的餐饮老板往往碍于面子,或者因为前期谈判多次搞得疲惫不堪就直接签字了,而这正是招商人员的工作技巧。
八、招商团队本身不专业:
餐饮跟着吃亏
购物中心是地产开发中最复杂的项目类型,非专业团队不能驾驭。在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住宅开发是小学文凭就可以干的话,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运营就属于研究生学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