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宿县大大小小的干果店转悠,你会发现,这些“纸皮核桃”,只需取两个放在手掌稍一用力,相互挤压,壳就破了,露出了饱满的核桃仁。不少经营这种核桃的维吾尔族老乡告诉我,作为古西域三十六国之姑墨国所在地的温宿县,核桃品种多达90余种。在19世纪90年代,农业专家们通过嫁接繁殖技术,培育出了185温型核桃,这是一种稀有的核桃品种,核桃的外壳薄如纸,一捏即破,俗称“一把酥”,皮厚度平均不超过0.8毫米,差不多是8张纸的厚度。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核桃外形美观,壳色黄白,果仁橙黄饱满,味醇香甘甜,营养价值极高,有补气益血、温补肾肺、定喘化痰、补血生发、益脑等功效,属老幼皆宜的滋养佳品。
温宿县的核桃,因为皮薄易捏开,果仁白嫩丰满,缝合线浅,满壳率高达99%,再加之果仁味香甜,富含油脂、无苦涩味,品质一直处于国内顶级水准。它在当地人眼里,是温宿大地奉献给这片土地上人们最质朴的礼物之一。
4月1日,温宿县“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村民原创诗歌朗诵会,在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拉开序幕。此前,我受温宿县委宣传部邀请来参加这个朗诵会时,并不知道是在村里举办,而且诗歌作品均来自农民原创。
2015年10月4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住温宿县托乎拉乡吐格其村工作组成员在即将采收的稻田里合影留念。
4月2日,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阔依其村林管站技术人员莫合旦尔·尤努斯为村民传授核桃保墒技术。
2015年4月3日,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村民开始育稻苗。预计今年全县种植水稻12万亩。
温宿“纸皮核桃”,维吾尔族人叫它“克克依”,意思就是壳薄,含油量达75%,基本上生长在塔里木盆地周围,有托木尔峰冰川雪水滋润,有充足日光照射,“纸皮核桃”养分积累不得天独厚都不可能。这个品种的核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挂果迅速,百姓形容它“一年种,二年长,三年核桃挂满筐”。
稻田是背景,香米是滋养,在这样的境遇中,库如力村村民守着一份祥和,过着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老人们面对我的镜头淡定坦然,蹦蹦跳跳的孩童面对镜头也不躲闪。再看拎着菜缓缓走过的村妇,靠在树下乘凉歇息的青年……我感到,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稻田稻米,传播传扬着一种田园理想,并传承传递着智慧与厚德的灵魂,在淳朴的村民眼里,这是骄傲,更是倾注生命的爱。 核桃:播种在温宿的圣果
有滋养有孕育有生机。在温宿县朝向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方向眺望,你会由衷折服。有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山峰冰川滋养,温宿大米又如何不品质上乘?
从温宿县志里得知,温宿盛产大米,其香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南疆“稻乡”之美誉。在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纯系贡品”,且“庶民不得尝”,其香气纯正、浓郁,有“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
我也认同买合木提·司马依力的说法。
现在,“纸皮核桃”是温宿县农民增收名副其实的“金元宝”。托乎提·胡迪也木是温宿县阿热勒镇有名的核桃收购商,做核桃销售生意已有7年了。询问他核桃给他带来的效益如何,他只是憨憨地笑。问急了,他只说,你自己猜着看吧。
《祖国》、《团结菜》、《迷信》、《悔恨》……当一个个着装整洁、精神昂扬的村民,声情并茂地上台朗诵自己的心灵之作时,我发现,他们的眼睛里,面容上,均散发着熠熠生辉的光泽。
(责任编辑: HN666)
“天山雪融,良田漫灌;春暖花开,诗歌相约。”温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晓燕说,托万克苏布拉克村文化氛围一直浓郁,很多村民喜爱写诗,这两年,住村工作组先后收集整理了农民原创诗歌90余首,并出版了《激情燃烧的村庄》诗歌集,以诗歌的方式展现了一幅托万克苏布拉克村的唯美画卷。
关于温宿“纸皮核桃”,有一箩筐的故事可以讲。在我看来,它现在之所以成为温宿一宝,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再加之当地人的良心。
库如力村有不少稻田养鱼有机水稻示范区,我去的时候虽然没有看见那稻穗飘香、鱼游戏水的田园风光,但听托乎拉乡党委书记尹明树说,村里的稻田四周,基本都开挖有宽宽的水道,水道里放养着成千上万条鱼,这些鱼有鲫鱼、草鱼、鲢鱼、贵妃鱼、红鲤等。稻田需要灌水,水位升高,水道里的鱼儿就游进稻田自由觅食,稻田需要控水晒田时,鱼儿就游进水道,由人工喂食……
2015年8月17日,温宿县核桃林场的种植户在查看核桃长势。
人杰地灵的温宿县,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生产水稻。
正如他所言,我在温宿县托甫汗管理区托甫汗村采访时,很多村民都说,在农闲时候或打工闲暇之余,与亲朋好友即兴吟诵几首自己创作的诗歌,那是一件特别惬意特别长面子的事。很多村民觉着写诗歌不过瘾,渐渐地又开始写歌词,大家总想把生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见都尽量地写成诗歌或歌词。
买合木提·司马依力是温宿县托甫汗管理区托甫汗村村民。在他眼里,祖国大江南北很多地方的人都自豪地称自己那里为“核桃之乡”,其实真正的“核桃之乡”只在新疆温宿。因为只有温宿的核桃才敢自称“纸皮核桃”,这里的核桃壳薄如纸,内褶壁退化,易取整仁,温宿是名副其实的“核桃之乡”。
同泰国东部香米、中国东北大米闻名遐迩的声名相比,温宿大米似乎并不驰名。2016年3月30日至4月1日,我踏上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采访,陡然发现,今天的温宿县,是一个不折不扣与米结缘的鱼米之乡,真可谓国内品质最好的大米产区之一。
本报记者于兮
如果说稻米、核桃是托木尔峰孕育的物质硕果,那么诗歌则是托木尔峰孕育的精神硕果。
听温宿县农业部门的人讲,新疆水稻种植面积基本徘徊在100万亩,新疆大米年消费需求约7亿公斤,每年需从内地调入大米3亿公斤左右。温宿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加之由于地处阿克苏河流域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全部来自于天山雪水,完全没有重工业企业的污染,每年15万亩左右的水稻种植面积,让温宿县早已晋升为新疆水稻三大主产区之一,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米之乡”;2012年,温宿县“香钰”牌大米荣获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
俗语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得九年。”核桃,是新疆最常见的一种经济作物。
其实,于干旱缺水的新疆来说,水稻应是一种稀有作物,它一般只能种植于雪水丰沛地带。在我的记忆中,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疏附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地是新疆大米主产区,也是当地一种特色产业。
当天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村民原创诗歌朗诵会在一曲优美的《新疆山水美》歌舞中拉开帷幕。在一首首声情并茂的诗歌海洋里,朗诵会又以诗歌《维吾尔母亲》及集体麦西热甫结束,其间穿插表演了音乐剧《财主的女儿》、歌曲独唱《解放时代》、双人舞《努尔汗》等文艺节目。我注意到,一上午的活动,并没有村民起身离开,大家都沉浸其中,台上朗诵得热烈,台下鼓掌得起劲,大家都沉浸在诗歌带来的激情愉悦中。
听买合木提·司马依力说,在温宿县家家户户,不管多穷多富,一天必定是要吃一个核桃三颗红枣的,据说,这是养脑和美容的最佳保健方式。深信“纸皮核桃”养生效果的,远不止温宿十里八乡的农民,近年来,温宿县的核桃不但销往国内,而且大量远销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除了鲜食外,这里的核桃还被加工成核桃油、食品、糖果、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给当地人带来丰厚的效益。
2004年,布海里且木·百克力首次开始写诗,2015年,在住村工作组干部的鼓励下,她又重新开启了写诗之路,目前已创作出比较满意的作品20多首。她说,写诗后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在维护民族团结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影响了家人和周围的邻居,她觉得很开心,也很自豪。
这样的评语并非妄断。与温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鲁福贵交流得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地区有800多座冰川,这些冰川雪水滋润着温宿大地。再加之温宿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最长年无霜期达254天。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确保了大米的生长周期和营养成分积累。生长在这里的水稻,生长期不施化肥和各种农药,保证大米纯洁无污染。
我听说,温宿的核桃园,核桃树龄大多在10年以上,农民在管理它们时,都选择有机肥。自然生长的核桃未到成熟时,当地人绝对不会为了利益驱动而提前采摘。只有核桃自然成熟后,农民们才去采收。并且晾晒时还会多次筛选,以此保证核桃出仁率70%,口感醇香脆甜,且手捏即开,基本无杂果、无次果。的确,世间任何事,只要予以良心保证和心力付出,又如何不品质上乘呢?诗歌:浪漫在青葱的田园
“小时候,把你送到库如力,长大了,把你嫁到库如力。”在库如力村走访,听白胡子维吾尔族老爷爷讲这些话,我起初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详问才得知,送与嫁,都是指到了库如力村,便有吃不完的香米饭了。这样的解释,让我更加坚信了温宿大米是温宿一宝的说法。
《恐怖分子要打倒》、《去极端化》、《农民》、《给酒鬼》……当一个个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的维吾尔族村民登台朗诵这些诗歌作品时,我更发现,台下无数双凝视他们的眼睛,有的泪光闪闪,有的眼圈湿润,足以见,诗歌思想内容深入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