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山:在国外,产品质量不好的企业,政府会让你倾家荡产。在中国,保健品行业虽然发展有一段时间,但在追求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方面还没形成一种大的氛围。在这个十字路口,国内保健品企业当前必须调整战略,加大产品研发和质量监控,踏踏实实打造品牌,完善服务,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品牌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理念以及营销策略等。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保健产品也会成为主流。
顽疾加新伤,国内保健品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外资的大举进攻、国家监管的加强、门槛的提高、消费者日趋理性,很多保健品企业原来的那一套都行不通了。10年前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的企业,今天已经有近二分之一不知不觉地销声匿迹了。中国保健品行业正在遭遇新一轮考验。
此外,组委会将与银行合作邀请高净值银行会员,邀约各大企业高管、行业组织机构负责人、高端俱乐部会员、大学教授、行业专家、退休干部等拥有购买能力的高端人群。展会第一天是专业采购商开放日,第二、三天才对高端人群开放,以此满足展商对渠道以及终端的市场需求。
其实,从去年以来,振威展览集团已经开始重点发展高端消费领域,并与部级商会合作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奢侈品博览会,为社会精英人士打造一站式采购平台,效果非常好。我们发现,国内主流人群确实需要这样的无缝衔接平台,通过展会,在消费场所、消费方式、消费品促进供需见面,提供更多选择余地。
张学山: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诸多顽疾,如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低劣、信任危机等,现在又面临直销的门槛和外资品牌的冲击,保健品行业可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健康类产品在各大展会上纷纷亮相,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寻找国内代理商,把产品打入中国市场……美国NPD市场调查公司一项调查显示,每百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就有15个是在购买洋保健品,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从深海鱼油到卵磷脂,从蛋白粉到复合维生素,国外保健品已经在国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今年9月份,由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协会、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睡眠研究会、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深圳保健协会支持举办的中国(广州)国际保健食品及营养品展览会(简称中国保健食品展)将在琶洲展馆举行。这是国内第一个健康保健产业高规格的专业展会,为什么会选择在广州举办,而不是在高端会务爆棚的上海或北京?
为保证展会质量,提升行业品质,确保展商参展效果。2013中国保健食品展注重展商与买家一对一商贸配对服务,整合高端买家资源,实行定向邀请高端买家服务。联合包括沃尔玛、华联、卜蜂莲花、麦德龙等大型商超和KA卖场;大参林、柏康、二天堂、海王星辰、中联大药房、俊龙药行、仙鹤草药房、养和连锁、平安大药房、健民连锁、金康药房、仁和堂等连锁药店;健康管理中心、高档养生会所;社区店、礼品团购商、配餐商、高校等线上线下企业机构;以及天猫、唯品会、网易保健品商城、京东商城等线上代理经销商等。
一个着名品牌能救活一个企业,而一个品牌化的展会,则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在保健品行业,我国13亿人口蕴含了超千亿元的保健品消费市场,与保健品相关的会展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在会展业经济巨大带动效益的诱惑下,不少会展企业和业界人士盲目冲动,导致了一系列评价展会效益的认识误区和承办展会的一些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影响制约了会展业和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选择一个怎样的展会参展,对保健品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直至目前,广州乃至中国还没有一个以保健食品命名的高端展会。
记者:振威展览集团一向以石油、煤炭、供热供暖、电池等资源类、能源类、技术装备类高端专业展会为特色,怎么会想到要举办健康保健行业展会?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振威展览的重头戏将会放在保健食品行业?
记者: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是巨大的,但这些年关于保健食品诸多的负面信息也给行业带来不小打击。您如何看待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哪些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