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标志着我国正式把发展大数据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中科院数据云服务平台的建成,将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大数据价值,为 “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科学前沿”、“基础学科”与“创业、创新”等国家战略需求及社会热点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科学技术应用服务。
(一)让中国科技照亮“一带一路”
实施并建设好“一带一路”,是融合中国发展优势与全球合作愿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大举措和抓手,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战略共识。
1.大数据协同平台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成为主管部门决策“智库”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多个经济走廊,经济带建设需求已对科学技术发出强劲召唤。2015年4月,中科院白春礼院长做出批示,支持并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和信息网络平台。平台以中科院为主导,着力打造满足国际科学家了解问题、开放研讨、协同研究和信息共享需求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
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课题“资源学科领域基础科学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以俄罗斯、蒙古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地理与资源环境为本底资料,通过整合获取沿线国家的人口、经济、能源、交通设施等数据资料,集成大数据信息,直接为“一带一路”科学院联盟和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提供数据,实现了为“一带一路”建设决策和国家治理提供长期的科技战略咨询作用。
2.环境监测数据服务于“一带一路”区域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海上经济活动和海洋保障都需要海洋科技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而海洋数据作为海洋科技发展的基础,其有效管理及共享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研数据整合项目整合了包括观测浮标、航次调查、国内历史资料等多源数据,形成了集水上、水面、水下数据于一体的海洋立体综合数据集,特别是在中国黄海、东海,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与开放航次等调查数据组成的观测研究网络,为保障海上丝绸之路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海洋环境数据。此外,通过多源数据的整合,科研工作者也可更加方便地获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调查数据,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洋资源的开发,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3.语言资源数据库推动“一带一路”区域文化与科技交流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的多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库为“一带一路”少数民族地区的言语教学和言语科研提供了坚实的语言数据基础。数据库将藏语言语数据库应用于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双语教学,促进当地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此外,将蒙语和维语的言语数据库嵌入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信息产品中,将旅游领域的汉语日常会话翻译成少数民族的语言语音,加强游客对“一带一路”相关少数民族地区的了解,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文语言资源库建立了“100万词蒙语单语语料库”、“汉藏双语句子级对齐语料库”、“维吾尔语—汉语综合领域平行语料库”等语料库,增进少数民族语言地区与汉语普通话地区的学术交流,加强上述地区与“一带一路”上蒙语、藏语语言国家和地区的纽带作用,促进新疆、内蒙古等地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其作为向西开放的枢纽和文化科教中心地位。
4.科学数据开放为国际科学数据引进和交流共享奠定基础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亚中亚地区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培训班”在授课期间,以中科院资源学科领域的“人地系统数据库”作为数据共享教学资源,并由该平台资源建设、平台开发和标准研制人员授课。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29名青年科学家接受培训,在掌握资源学科领域科学数据共享的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也获得了国际相关区域科学数据资源,为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科学数据引进和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二)让科技创新成为美丽中国的绿色引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当前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引领绿色发展成为时下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
1.生态系统与安全数据库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全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为全国和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由环境保护部与中科院联合颁布实施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全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数据为基础。全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还为区域和地方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在长江流域生态健康评估中,明确了长江生态环境状况、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未来生态风险;在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研究中,明确了北京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在内蒙古阿尔山市生态系统生态总值核算中,为地方开展生态效益核算开展了示范。
2.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明确指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是地球的主体,海洋生态子系统的状况对地球生态母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海洋生态文明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立足南海,跨越深蓝。围绕热带海洋环境与资源两个重大研究方向,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致力于海洋动力环境与观测技术、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优先学科领域科技数据资源的整合,南海海洋研究所数据资源体系和一站式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支撑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
3.地理与湖泊数据库为湖泊流域生态文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湖泊流域大多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密集区,流域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盐进入湖泊,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频发,湖泊成为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理单元。目前,太湖、巢湖和滇池等大型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藻类水华暴发的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