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前针对临期食品的各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雷勇认为,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清仓渠道非常分散,它们大多体量很小、位置偏远、无计划性和可预测性,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销售速度很低。食品一旦从临期商品变成过期商品,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就是负资产。好食期希望从源头来提高行业的流通效率,打造一种全新的“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品牌食品特卖电商”。“我们往往一天就能为厂商清仓几十万单的库存,线下即便是大型连锁店都是不敢想象的。”雷勇说。
也有消费者表示,对进口食品折扣店究竟能省多少,大部分其实不知情。“只觉得和同类商品比较起来应该是挺便宜的,具体这款商品怎么样、原价多少、打了几折,也不会去仔细查询,只希望使用感受还不错。”一名正在折扣店里选购的年轻小伙儿说。在一些线下进口食品折扣店,商品的原价、折扣等信息不全,基本是“一口价”的方式,这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赚的还是信息不透明的钱”。
一些线下的门店主打进口折扣食品,也与越来越多人青睐进口商品相关。徐鹏说,他们主要的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大家都有买好产品尤其是买进口商品的意愿,这其中也暗合了消费升级的大势。
从线下不断生长的门店到线上陆续兴起的平台,近两年来,临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财路”,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让剩余的保质期限成为商品价值的折算依据。这些以往让食品厂商、经销商和商超门店都头疼的问题,似乎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曾经积压、难处理的临期食品,为什么能成就商机?
而对于线上平台来说,如何将新的商业模式推向消费者和食品厂商、品牌商,理顺跟现有零售体系的关系,则是需要突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