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08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点评:做更好的演讲者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品牌 > » 正文

形象包装难扯“垃圾食品”标签,卫龙上市或存在估值回调可能

浏览: 来源:
tvb男演员 4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中国搜索引擎 欧美喜剧电影 中国好声音2017 dota2天梯排名

  一年内第三次备战IPO,在卫龙看来,“辣条一哥”理应成为“辣条第一股”。

  6月27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在港交所披露其通过上市聆讯后的招股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601995)和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

  卫龙此前曾于2021年5月12日、11月12日先后两次在港交所递表,并于2021年11月1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后因市场环境欠佳而推迟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卫龙最新披露的拟募资额约为5亿美元,不仅较2021年下半年1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明显缩水,甚至比去年3月份完成的Pre-IPO轮融资还要少0.49亿美元。而Pre-IPO轮融资完成后,卫龙的估值直接被推至93.69亿美元(约600亿人民币)。

  作为一家成立超过二十年的企业,卫龙算不得年轻。但近年来,卫龙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改包装、热点话题、跨界联名等一系列事件营销,建立了与Z世代群体的情感链接,并快速占据了消费者心智。

  在招股书中,卫龙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开创了辣条行业”“我们的产品陪伴了中国千禧一代人的成长”。资本看好、消费者青睐,但似前景大好的卫龙IPO之路为何一波三折?

  卫龙被“围堵”

  卫龙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公司创始人刘卫平及其弟刘福平于2001年做出第一根辣条,低廉的价格和重油重盐重拉带来的口感愉悦形成了鲜明反差,推出后一时风靡,承载了80、90后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卫龙95%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55.0%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以下,部分80后、90后群体至今仍是卫龙的消费者。

  卫龙辣条早期主要卖的是辣条,也就是调味面制品,但近年来卫龙的产品已经从辣条拓展到辣味蔬菜制品、辣味豆制品等新的细分品类。截至目前,卫龙的辣条包括大面筋、小面筋、亲嘴烧、麻辣棒、小辣棒等,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和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制品主要包括软豆皮及78°卤蛋。

  由上图可知,卫龙的产品品类多了起来,几毛钱一包的时代也早已不再。产品多了、价格贵了,卫龙的净利增速反而下降了。

  据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48.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00%、21.69%、16.73%;实现净利润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18、24.41%、0.97%;实现扣非净利润6.28亿元、7.39亿元、6.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03%、17.73%、-8.22%。

  业绩增速下滑背后,是其主要产品——调味面制品即辣条的收入增速连年下降。

  招股书显示,尽管目前卫龙已拥有多品类产品,但早期推出的辣条仍是其最主要的业绩支撑,但辣条的收入占比已呈逐年下滑趋势。2019-2021年,卫龙辣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75亿元、26.90亿元、29.18亿元,分别占比73.1%、65.3%、60.8%,营收增速分别为14.5%、8.6%、8.5%。

  辣条的制作门槛较低,且易于模仿,更容易被取代。目前在辣条这个赛道上,除了要面对玉峰、花蝴蝶和源氏等传统辣条品牌的压力外,卫龙还需应对三只松鼠(300783)、良品铺子(603719)、盐津铺子(002847)、百草味等零食品牌的竞争,去年8月份,盐津铺子甚至挖来了卫龙前副总经理,实施战略转型。而在魔芋爽、风吃海带、软豆皮等尚未形成品牌壁垒的产品方面,卫龙也面临着其他玩家相似产品的围堵。

  而在同质产品增加、竞争益激烈的情况下,今年4月卫龙还宣布进行一轮涨价。根据网传的卫龙美味调价通知函,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卫龙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于2022年4月18起执行新价格。据了解,卫龙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大豆油、面粉等。

  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以来,国内大豆油的市场价格从5500元/吨,一路上涨至今年6月中旬的12680元/吨,涨幅超过130%。近日虽然价格回落至10790元/吨,但仍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卫龙方面并未披露具体的涨价明细,但

注意到,在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卫龙5包65g大面筋已由14.9元上涨至18.9元,涨幅高达26.85%。不少消费者直呼失去辣条自由,更有消费者表示可以不吃。那么,卫龙经二十年打造的“情怀滤镜”,会因涨价而消失吗?

  “垃圾食品”or“国货之光”?

  辣条“垃圾食品”名声始于2005年。

  2005年12 月,央视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辣条“垃圾食品”的名声坐实。由于当时行业规范尚未树立,许多黑作坊生产的辣条都不达标,辣条自此被妖魔化,行业进行了第一轮的大洗牌。

  尽管卫龙幸存了下来,但从那之后,“垃圾食品”成了辣条的标签,生产辣条的卫龙也成为消费者心中低端的存在。

  2010年后,卫龙开始注重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打造,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辣条和卫龙“低端”“不卫生”的传统印象。如今看来,卫龙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卫龙在2010年后陆续邀请赵薇、杨幂、文章等明星代言公司产品,逐步摆脱消费者心目中辣条的低端形象,卫龙作为休闲品牌的形象逐渐确立;其次,为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卫龙于2014年邀请专业团队公开拍摄辣条的生产过程和流水车间;而后,在2016年苹果新款手机发布之际,卫龙将辣条有透明包装改为“苹果风”的黑白包装,大幅提升了卫龙的品牌格调和形象;最后,与暴走漫画、国潮IP联名注入潮流基因,再凭借对萨德、全红婵等热点事件营销,逐步占据消费者心智。

  通过请代言、改包装、蹭热点、IP合作等“四部曲”,卫龙在打造出“有趣”“潮流”等品牌标签的同时,还收获了巨大流量,并提升了品牌格调。品牌形象升级后,卫龙的野心也更加凸显。

  2018年,卫龙开始切入美国亚马逊线上销售渠道,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拓展品牌扩张空间,企图打造继老干妈后第二个风靡海外的“国货之光”。

  但招股书显示,尽管卫龙自2018年便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但这部分业务在2019年和2020年并未给卫龙带来营业收入,直至2021年,卫龙的海外业务才实现1970.6万元的收入,占比仅为0.5%。

  通过包装品牌形象,卫龙真的能摘下“垃圾食品”的标签吗?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