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21年修正版(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法规 > » 正文

出口转内销的“三同”食品,为何遭到大牌企业“哄抢”?

浏览: 来源:
快手富翁 狂野未婚夫 昆宝出拳2烈火之舌 辣椒教室插曲 蓝色土耳其简谱 兰陵缭乱19楼 懒猫视界 狼后小不点儿 狼行天下之钦差

以前出国才能买到的食品,如今在上海超市和快餐店中就可以直接消费了,而且价格更便宜,品种更齐全。

9月30日,光明、麦德龙、家乐福、乐购、华润万家、易果、麦当劳、百盛、星巴克、东航、欧喜、嘉吉、达能等14家大型食品批发、零售或餐饮服务企业齐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辽宁、吉林、山东、上海等省市的国内“三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接洽,并承诺将优先采购这些企业的食品。

出口企业退到“墙角”

今年5月,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开始全面推行“三同”制。上海200余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逐渐被纳入国家认监委内外销“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而这次监管部门“搭台”、企业“唱戏”,则被视为上半年以来,上海在推动“三同”制上的又一次大动作。

监管部门支持力度之大,让众多企业喜出望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这几年的外贸形式,应该说不容乐观,下行压力很大。”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俞太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记者,2013年以来,上海口岸出口食品数量年均下降3.2%,金额下降12.4%,新的动力、优势、增长模式亟待培育。

在此背景下,一些原本“不屑”国内市场的出口企业已被逼到“墙角”,出口转内销或者“内外兼修”正成为许多出口企业转型的方向。近3年,上海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内销占比已从2014年的31.4%提高到现在的46.8%。

然而转型,绝非简单地把国外卖不掉、没人要的产品再卖回来。“转型的出口企业必须看清形势,当前我国供给的矛盾不是量上不够,而是质上不足,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性的质量发展,只有加大有效供给、增加优质供给,才能激发经济活力。”俞太尉强调,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会积极鼓励企业实行“三同”制。

“内外兼修”尝到甜头

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建民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十分看好“三同”制。他表示,目前消费市场的“心态”很微妙,一些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不少消费者对国产食品不信任甚至不敢买;与此同时,出口食品近年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高于国内相关食品的监督抽查合格率。许多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国外、出口食品。

实行“三同”制后,国内卖的和出口的一样,自然会把消费者重新吸引回来。据透露,梅林正广和产品目前内外销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八成外销,转变为内外销并重。

“面对售价比德国还要低两成的烟熏三文鱼切片,中国消费者为何还要说不呢?”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席龙对于超市里的“三同”食品信心满满,他肯定地表示,一模一样的产品,算上物流、清关、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在德国的售价要高出中国两成。

解放日报上观记者了解到,其他相关企业也正在享受“三同”的红利。

庞仕水产(上海)有限公司由于建立了统一的内外销产品标准,顺利通过多家知名供应商审核和多国水产品企业注册,其产品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公司年产值由不足2000万元迅速增长到近2亿元。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在出口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构建内外同标生产体系,内销产品目前总量达22万吨、产值达12亿元。

倒逼国内“劣币”转型

除了激发内需,监管部门推行“三同”制还有一层深意:倒逼国内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当前全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达40余万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食品市场总体处于低价、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推行“三同”制后,上述企业的低价、低质产品将和出口转内销产品同台竞争。出口转内销产品实行“三同”制,执行的是“就高不就低”的最严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际水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和质量相对更有保证;加之政府鼓励“外转内”,相关产品的数量将增加,价格有望更加亲民。如此一来,性价比更高的“三同”产品优势明显,能力水平低下的国内生产企业就不得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

目前,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推动下,全国共有出口“三同”食品企业967家,“三同”食品3284种。

上海目前已有22类300余种“三同”食品,如水产品、果蔬、肉类、罐头等食品,已通过十几个大型超市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向消费者开放。

消费者可访问国家认监委“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食品生产企业及产品信息(含企业备案、认证信息)。

●什么是“三同”?

“三同”,是指“同线”、“同标”和“同质”。

“同线”,是指出口和内销食品、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相同的种养殖基地、水果包装厂和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线等),按照出口食品、农产品的相同生产体系生产。

“同标”,是指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出口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标准主要按进口国(地区)标准,如产品标准的具体指标出现我国高于或严于出口的,按我国国内标准执行。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就高不就低”。

“同质”,是指出口和内销的食品、农产品实现相同的质量水平。

本文图片: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