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豆腐乳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素,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总之,吃豆豉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很有效果。
相关新闻
霉出来的中华传统美食,真的是问题食品吗?
2016年10月21日 10:54:05 来源:天天营养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教授窦国祥表示,腐乳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实验表明, 腐乳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比高胆固醇的奶酪更有益于健康。这可不是小编胡说的,有科学依据的。别着急豆腐肉的大招还没来。
大豆中的异黄酮经过发酵变成游离形式,更有利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发挥作用。
《本草纲目》有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问题食品:臭豆腐
豆豉中钴的含量是小麦的40倍,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钼的含量是小麦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元葱还高,而钼和硒两种元素虽然不能治疗癌症,但是都 具有极强的抗癌作用。
大豆经发酵成腐乳后,其中的大豆异黄酮活性增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防止脂质过氧化,对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也有一定预防作用。大豆所含的蛋白质经微生物的酶水解后,产生很多小分子肽及游离氨基酸,容易消化吸收。
现代化生产的“臭卤水”是有微生物和品质监控的,安全性比较有保证。不过,对于没有卫生意识的小作坊或不法商贩,臭卤水中存在致病微生物,或者偷偷使用违规添加剂调个味儿,也是很有可能的。
天天营养网小编今天要来为这些霉化的食物申冤,今儿个就来一一说一说这问题食品。
湖南出名的臭豆腐,四川传统咸菜红豆腐、豆豉,广西颇负盛名的腐乳,凭借独特的优势博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但这些传统美食都有一道共同的工序,霉化及发酵。因此也有不少人担心,这发霉了的豆腐乳、臭豆腐、豆豉,到底是美味,还是问题食品?
“溶栓第一豆”,老人的黄金豆
误区二:臭豆腐没有营养价值
更多>>
“大豆奶酪”防癌抗氧化。
问题食品:豆豉
臭豆腐经过发酵之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又产生酵母的物质,所以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腐乳是由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腌渍制成的发酵豆制品。
编辑:吴颖
而非发酵的臭味则来源于臭卤水。臭卤水主要是以苋菜、芥菜或其他蔬菜为基底,再加上豆腐干所含的蛋白质,因而造成了一个稳定的乳酸菌发酵环境。
日本医学家发现,中国人用黑豆制成的豆鼓,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更使人惊奇的是,豆豉所含的细菌能产生大量维生素B和抗生素。因此他们认为 老年人多吃豆豉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形成。
BUT!豆腐乳有个大缺点:咸!钠多!高血压、心血管病、痛风、肾病患者以及胃肠道溃疡患者要少吃,以免加重病情;一般人群宜取少量腐乳或低盐腐乳制汁后再入菜。
看了这些文章,这些问题食品就可胡吃海喝了吗?NO!要吃还得吃健康卫生制作出的食品,街边小商贩制作的还真不敢保证!所以还是套路,要吃还得找对路子。
豆腐的各种营养成分在做成臭豆腐之后,几乎没有损失,相反会有所提高,比如蛋白质变成更容易被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而且味道更加鲜美。
臭豆腐按照工艺可分为发酵和非发酵两种。发酵的是在豆腐基础上发酵而成,臭味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如(霉菌或者乳酸菌)发酵蛋白质产生的硫化物、吲哚、部分有臭味儿的氨基酸。
腐乳含有的维生素B1、尼克酸高于一般食品,具有预防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臭豆腐的制作工艺是十分讲究的,首先豆腐坯要选上乘的,这样在经过油炸、加卤和发酵之后,才会有较好的色泽和味,然后再配上精调的调味料,就可以炸出味道鲜美的臭豆腐,整个制作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是极其讲究的,马虎不得。
误区一:臭豆腐是粪水、化学制剂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