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08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点评:做更好的演讲者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品牌 > » 正文

天津食品老品牌回归背后

浏览: 来源:
夜色贵族欧洲贴图区 一唱k就落泪 一代侠女主题曲 一七红馆 一夜贪欢总裁幸孕妻 一掬清泪笑红尘 医院91w.cc 伊晨芳 易虎臣学校

  光荣酱油、山海关汽水、起士林大板巧克力……在天津,昔日这些食品老品牌真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后来因为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外来品牌激烈竞争诸多原因,老品牌与天津市民挥手告别。冷饮摊上再也找不到山海关橘子汽水;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多种品牌的酱油,唯独缺少光荣品牌;大洋彼岸的巧克力都能找到,但天津本地品牌却难以寻觅,老品牌就这样黯淡地消隐了。

  如今,消失的食品品牌凤凰涅槃,它们中的一部分又回来了。2007年,津门老字号光荣酱油重现天津市场;2014年,中华老字号山海关汽水以新的面貌再现……每一次老品牌的回归,都能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结”,怀旧之后人们也在思考:我们找回了老品牌是否能找回老味道?“怀旧牌”打过之后,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离别背后总是伤感

  光荣酱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光荣。创始于1927年的光荣品牌,走过88个春秋。它的前身“宏钟”酱油曾被视作“贵族酱油”,出现在达官显贵家的厨房里。经历公私合营后,那个手擎火炬的商标图案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上年纪的市民依旧记得当年光荣酱油的价格,80后们依稀记得小时候打酱油时的场景,单手提着空瓶来到副食店,将空瓶放进大箱子里,然后拿起一瓶装满2公斤酱油的瓶子,一手握瓶口,一手托瓶底,才能慢慢地搬回家。当年市场上可选择的品牌很少,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凭票供给的年代,光荣酱油也是津城百姓不二的选择。

  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调料行业面临重大转折。当时天津生产调料的企业有近20家,每家企业只生产专属产品,生产酱油的不生产面酱,生产酱菜的不生产食醋,品种单一是计划经济打下的烙印。光荣酱油厂除了酱油之外,再无其他拳头产品,各司其职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合力,天津众多调料生产企业面临相同的窘境。当企业陷入生产困境之时,位于商业终端的百姓自然就买不到相应的产品,“光荣”这个曾经和市民朝夕相处的品牌,从此暂别市场。

  与光荣酱油命运相似的还有山海关汽水。说起这个品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始创于1902年。当年它曾登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婚宴餐桌,被称为“国饮”。几经沉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山海关汽水厂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家国营生产饮料的企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海关汽水也成为津城普通百姓喝得起的消暑饮料,并被选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用饮料。

  还记得当年从大木桶的冰水里捞出一瓶山海关汽水,启开瓶盖后一口畅饮的快感;还记得那气泡经过味蕾时的舒爽;还记得那甜丝丝的橘子味儿留在口中的余香。正当山海关汽水即将步入事业巅峰之际,一大批国外品牌饮料席卷中国市场,中国饮料市场上演了“水淹七军”的悲情剧目,全国各地的8家饮料厂中有7家相继退市,几乎遭遇了全军覆没,“天津山海关”便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市场上涌现出多个洋品牌的橙味汽水,但喝惯了山海关汽水的市民总觉得“差点意思”,因为对于天津人来说,山海关汽水早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它成为天津人夏天消暑的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变成了休止符。

  重生背后满是艰辛

  对于光荣酱油、山海关汽水曾经离开市场这一事实,我们选择用“暂别”来定义。因为,经历了凤凰涅槃之后,这些天津百姓心头不忘的老品牌又满血复活,重新回到了市民的视线中。

  经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企业改制,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全面承接了光荣酱油这一津门老字号。老国企肩负着强烈的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义务将曾经代表着天津人心中的这份情结找回。2006年,光荣酱油踏上了回归之路。老工人、老技法、传统的酿造原料,原始的发酵手法,只有秉承传统才能找回老味道。现在负责监制光荣酱油的依旧是老厂的负责人,尚未退休的老工人依旧活跃在生产一线,负责光荣酱油的质量把关。虽然酿造手法遵循初衷,但生产流程已经不允许再原始,现代化的设备架设在空港经济区的新厂房里,一瓶瓶贴有光荣商标的酱油于2007年全面回归市场。突然有一天,市民在货架上又见到了光荣酱油,不禁惊叹一声:“哟!这不是老光荣吗?”

  山海关汽水的回归计划始于2008年,“回归”对于“山海关人”来说,更像是一次从头再来的过程。在接下来6年的时间里,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重建厂房,架设设备,从产品研发到仓储配送实现一条龙管控。硬件架设的同时,软件也跟上,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找回曾经的老配方,又请回了老工人,反复试验多次调整,尽可能找回原来的老味道。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赵霞介绍说:“我们尽力还原,并且有所创新。”

  “天津品牌汽水之所以叫‘山海关’,这是因为当年它的用水全部来自山海关地区的一眼泉水。当时生产用水要通过铁路运输,为了节约成本,工厂于1903年将厂址迁移至山海关。但时过境迁,现在的原材料取材于浙江黄岩蜜橘,并且选用纯正白砂糖。客观地讲,还是最初的配方,还是那批老工人,但原材料中一大部分需要重新调整。”赵霞解释说。

  2014年8月,山海关汽水重出江湖,大木桶中冰镇山海关汽水又一次回到市民中间,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绪。

  回归背后充满怀旧

  当光荣酱油重回市场时,市民的怀旧追捧令企业负责人为之心动。“虽然光荣酱油与市民分开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百姓并没有忘记它,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感激。”市场部负责人刘少月介绍说,“当年市民可选择的品牌不多,光荣酱油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几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它和百姓生活很贴近。但还没来得及和市民说一句再见,光荣酱油就隐退了。酱油品牌逐渐丰富了起来,起初市民是在找‘光荣’的替代品,用习惯之后,替代品就变成了必需品。而‘光荣’回归,天津人却没有忘记它,看到这个手擎火炬的商标,市民心中那种怀旧的情感被瞬间点燃。”

  为了不辜负市民的这份热情,利民调料公司也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整个生产流通环节都做到可控可追溯,并且将产品进一步细化,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饮食需求,尽可能用优质的原料符合天津人自己的口味。

  怀旧是什么?怀旧就是缅怀过去,借助自己曾经用过的、吃过的东西,缅怀逝去的岁月。光荣酱油引发的怀旧热情,在山海关汽水的回归途中也遇到了。

  就像他们广告语中说的那样:儿时的小伙伴,记忆中的老味道。对于今天的山海关汽水是不是过去的老味道,众说纷纭,在记者看来,老味道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只有品尝过后,根据记忆去找寻曾经。对于味道,有原材料变化的客观因素,也有市民口味不断改变的主观因素。怀旧是民众自发地对山海关汽水的一种追忆,同时在营销过程中,木桶销售、退瓶换押金等方式,似乎也能找回曾经的记忆,怀旧有力地推动了这个品牌的回归,助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市民感受:

  我和老品牌的故事

  市民于小明今年62岁,回忆起当年的生活,他说:“那会儿‘清酱’的品牌很少,到了副食店,会先问有没有‘光荣’的,光荣牌是第一优选项。那会儿家庭人口多,加之酱油又是主要调味品,因此它的瓶子会很大。光荣酱油离开市场那段时间,起初我们也在寻找,当有一天发现找不到了,更多的新品牌就出现了。”当光荣酱油回归市场后,于先生对它情有独钟,他说:“就像久违的朋友,再见面会想和它‘叙叙旧’,但对于百姓来说,性价比是否合适才是关键。一段时间以来,市民有了新选择,当老品牌回来了,我们会对老品牌更加偏心,但也需对比价格。仅就光荣酱油而言,色泽是不是够好,味道是不是老味,价格是不是划算,这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市民董峻宏是一位70后,他的童年有山海关汽水陪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喝茶更多了,喝饮料就少了。但山海关汽水回归之后,我依旧会抢着去买一瓶来喝。我喝的是一种回忆,喝的是消逝的时光。”董先生表示:“那些老味道在今天看来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新’。希望商家在回归路上,尽可能追寻老配方、老味道,做足充分的准备,迎接市场检验。”

  市民贾泽昆是1996年出生的年轻人,对于这位90后来说,谈怀旧尚早。去年夏天,山海关汽水重出江湖时,小贾也品尝过。在他看来“山海关”更像是一位新朋友,毕竟此前从未有过交集。他告诉记者:“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喝过山海关汽水,这是我第一次品尝。和同类饮料比,味道近似,但又包含着它独有的口感。每一年都会有一批新品牌饮料面市,在我看来,山海关汽水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天津人,特别盼着天津的食品老品牌重回市场,引发人们怀旧购买,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作为企业不能吃老本,不能将卖点只停留在怀旧上,关键还是要质量经得起新的考验。

  图为 当年的老光荣酱油与新回归的产品。 本报记者 伊 健摄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