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食肆以什么打动食客?除了厨师高超的厨艺烹制的美味激活食客味蕾,另一方面就是高品质的新鲜食材令食客吃得放心、安逸。厨艺的突破并不容易,高品质的安全食材反而可依托新技术来解决。我们的小食肆更侧重于后者。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技术,敢于尝试新方法。
开在城郊的这家小店显然缺乏繁华地域客流如云的优势,支撑我们的唯有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为此,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意还算稳定,每天也有几桌客人。小本经营,这样的成绩我自己也比较满足了。
小店在菜肴烹饪方面以平常人家的普通菜式为主,准确地说就是农家菜。厨师的烹制也是极其平常的手法,与广东农家家常的烹煮法无异。自家种植的当季蔬菜,树上采摘的果子以及自养的家禽乃至四大家鱼等,成为餐厅主要的食材。可贵之处在于传统方法养殖,细养慢生,所有的食材都不是催出来的“速成品”。为此,食材的安全为小店赢得良好口碑。虽然地处偏僻,小店也能留住不少回头客。
也许因为长期从事农口的相关工作,对涉农的项目特别感兴趣。从体制内下海自主创业,我尝试过多个行业,始终围绕农业科技的范畴做文章,希望能藉此为农民兄弟发展致富作出一些努力与探索。开食肆的初衷也是为了尝试和推广灵芝家禽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以生物技术发酵等方法科学配方特制饲料所养殖的灵芝鸡、灵芝鸭等家禽类,逐渐得到认可,有了一定的消费群。尤其灵芝蛋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甚至供不应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优为先。这是全国首届十大发明企业家,水处理专家梁克诚教授的至理名言。梁克诚长期从事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多有成果。近期,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引进了梁克诚专利技术的“工厂化高密度高产养殖装置”。这项生物技术及装置用于水产品后期养殖与品质提升。水产品在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养殖,可有效清除或降解鱼类生长过程中有害物质残留,转化其体内的三甲胺,祛除腥味,成为合格的“梁氏无腥鱼”。“梁氏无腥鱼”已通过省绿色食品认证机构检测,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同样,运用梁克诚专利与技术进行的“梁氏香鸡”试验饲养也在加紧推进。这两项技术在试验应用娴熟后,将推广周边农户学习,以提升家禽、水产品质,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养殖户致富。
科研和技术推广不能放松,小食肆的生意也将继续。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我们可利用食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食客有机会率先尝试新技术饲养产品。尝过,才知道是否味美?
本报记者陈翩翩实习生温宇娟/文本报记者雁行/摄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