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即时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响应速度、获得的信息量等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即时检测尖端技术进行研究,使即时检测技术性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智能化。智能化即时检测技术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计算机、微电子与传感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自动数据处理、自我诊断和报警以及网络传输功能。美国已研制成基于智能化即时检测技术的糖尿病管理系统,可监测患者食物成分,经网络传输到医院数据中心,医院据此计算患者需要注射的胰岛素用量,并反馈给患者,完成患者的自动给药。
2、可穿戴化。穿戴式人体监测是通过可直接穿戴人身体上的传感装置对人体生理和生化过程进行检测与监测,是可穿戴设备的一种。目前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以手表型智能设备与穿戴型医疗设备为主。医疗方面,主要以血压、心率等一般生理指标监测为主,其技术和实用性面临挑战,但增长潜力巨大。
3、融合化。即时检测的技术融合主要是多指标组合和多技术融合,如将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融合形成可动态监测患者的多个器官功能的变化,用于对危重患者的监测。
4、无创化。对生物体不造成创伤或仅引起微创伤的检测方法称为无创或微创检测。据此技术研制的可穿戴式产品在国外已大量上市,被称为可引领21世纪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5、仿生化。研究仿生检测产品是医学检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已研制成血糖监测隐形眼镜,并推向市场,对糖尿病的科学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