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句容市渔业科技入户 李正元
 
赤眼鳟鱼在江苏镇江地区俗称红眼鱼,在自然水域中主食水生植物颈叶等天然饵料维持生长,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也喜食各类人工饲料,尤其是赤眼鳟鱼种(成鱼)配合饲料。近三年来,句容水库管理所渔技人员通过探索赤眼鳟鱼种健康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渔业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赤眼鳟鱼种健康养殖单池水面一般以5~10亩为宜,要求养殖塘口交通便捷,动力线路完善,近排水方便,池塘长宽比为3:2,池埂坚实不漏水,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池深1.8~2.2米。夏花苗种放养前一周亩施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开始注水1~1.2米,注水时用密网在入水口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池内,同时亩水面泼洒肥水膏0.5公斤培育水质。
二、苗种放养
6月上旬亩水面放养3厘米∕尾赤眼鳟夏花苗种40000尾,同期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养殖产量及效益,赤眼鳟夏花苗种放养5天后,可混养异育银鲫、花鲢、白鲢和青虾苗种,亩水面混养4~5厘米∕尾异育银鲫2000尾、3厘米∕尾白鲢1000尾、3厘米∕尾花鲢200尾、2厘米∕只青虾苗种10000只。
三、饲料投喂
赤眼鳟鱼种培育期间全部投喂蛋白含量为34%的配合饲料(李正元等人发明,专利受理号为 201310239307.2,饲料配方重量百分比组成:玉米10.9%、米糠5.4%、麸皮5.4%、次面粉5.4%、鱼粉20.8%、豆饼48.6%、矿物质混合盐2%、渔用预混料1.5%),期间赤眼鳟苗种入池1个月内投喂粉状配合饲料,以后逐步投喂0.5~1.2毫米粒径配合饲料。
投喂方法:投喂应坚持“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摄食情况)、“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法,一般日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30、11:00和下午2:30、5:30,具体的日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四、水质管理
赤眼鳟鱼种喜欢清新水质,要根据不同生长季节适时调控水质和调整水位:6月份保持水深1.2米左右;7~10月份每半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20厘米左右,并逐渐将水位加至最高水位,所注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361-2010》要求;8~10月份每月施磷肥1次、用量为4.0公斤∕亩,每10天使用苦草芽孢杆菌微生物制剂1次、每次用量为0.15~0.2公斤∕亩;鱼种培育期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左右。
赤眼鳟鱼种健康养殖期间,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具体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浮头提前开,鱼类生长旺季坚持天天开,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为养殖鱼类提供健康生长的优良环境。
五、鱼病防治
赤眼鳟鱼种健康养殖前期(6~7月)较少发生病害,养殖中后期(8~10月)发生病害以锚头蚤、烂鳃病、肠炎病为主,故在赤眼鳟鱼种养殖中后期开展鱼病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十六字方针,每20~25天泼洒1次虫病及细菌性病防治药物,并投喂药饵1次(3~5天),使用药物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要求。
六、养殖收获
赤眼鳟等夏花苗种经5个多月人工培育亩产量达726公斤、产值12498元(88尾∕公斤赤眼鳟鱼种417公斤、产值9174元,14尾∕公斤异育银鲫鱼种137公斤、产值1781元,6尾∕公斤白鲢鱼种129公斤、产值645元,5尾∕公斤花鲢鱼种34公斤、产值340元,230只∕公斤青虾9公斤、产值558元)。
亩支出6566元(苗种920元,配合饲料4180元,鱼药108元,电费178元,生态制剂80元,水面租金500元,工资600元)。
亩利润59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