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9月份开始,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百日攻坚行动,确保在活动期间签约亿元项目26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37亿元,力争42亿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茂松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扩大有效投入方面,我们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扩大有效投入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刘茂松说。一是狠抓前期工作,落实班子和资金,加快行政审批,力争椰牛饮品、博西华电器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徽州路中段、徐州路等5条道路和22万平方米的林楼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开工建设项目57个。二是狠抓项目调度,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猎豹汽车、永强汽车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亚太五金机电城、华汇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进度,徽州路、常州路等8条14.2公里道路全部建成,龙山二期、林楼二期、石庙一期22.8万平方米安置小区建成回迁,力争全年竣工项目62个。三是狠抓项目谋划,迅速启动“十三五”和2015年项目库谋划编制工作,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贷款融资、民生工程项目谋划,推进一批项目储备入库,为“三次创业”提供持续增长源支撑。
滁州经开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我们谋划在后四个月实施‘帮办帮扶’百日攻坚行动,切实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的部署,把扶持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的硬任务,做强骨干企业、做大中小企业、做精成长企业,从而做实经济指标。”刘茂松说。
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快实施康佳电子、天大石油管材等30户“十百千”工程培育计划,在项目资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争取安康集团今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天大二期产值超30亿元,养元饮品、银鹭食品、扬子空调产值超20亿元,嘉美印铁、长电科技产值超10亿元,博西华新工厂、东鹏饮料、天大铜业等一批新建企业量产见效。帮办服务方面,建立健全“三个一千”帮办服务体系,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实施一条龙精细化服务。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新上技改项目、嫁接重组、合资合作等做大规模,确保雅客、宝利嘉、东菱电器等企业产值超亿元,力争全年亿元企业达到50家。科技创新方面,争取建成中国绿色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滁州分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分中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42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力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获批1家。
今年以来,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谓是一枝独秀,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1至8月份,开工亿元项目25个,竣工24个,在建招商项目40多个,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增长30%左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围绕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滁州经开区围绕家电电子、汽车机械、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派驻小分队在北京、苏沪、广东等地驻点招商,重点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加粗产业链条。系统梳理园区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制定总部经济招引政策,今年要确保引进5家总部项目,争取10家。同时,鼓励重点企业上新项目、上技改工程,重点推进东菱二期、银兴电气二期、雅客二期等项目投资建设。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