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记者 黄婧 北京报道
应意大利共和国总理伦齐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4日下午抵达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对意大利进行了正式访问。今年恰逢中意两国成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意亦是对意大利总理伦齐今年6月访华的回访。中意两国学者均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将进一步推动中意和中欧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中意间各领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意经贸发展进入“快车道”
李克强总理在与伦齐总理举行会谈时表示,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而明年将是两国建交45周年,双边关系的发展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意关系与合作基础深厚,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进入“快车道”。双方应深挖务实合作潜力,提高贸易和相互投资水平,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等方面合作。此外,继续开发两国人文领域的先天优势,继续深化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对意投资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这是两国经济相互开放和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的必然结果,因此,中意扩大相互投资是互利共赢的选择。李克强总理指出,中意双方要落实好《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发挥互补优势,推进务实合作。加强高端制造业、创意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扩大双边经贸规模,中方愿进一步扩大进口意方优势产品,希望意方扩大对华相关技术转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领域合作,积极推进产业对接,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中方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意投资,希望意方给予中国企业和人员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和工作居留便利;引导两国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扩大在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合作,充分发挥中意创新论坛等机制作用,创新科技合作方式,落实智慧城市、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重大科研合作项目,推动两国企业技术合作和园区产业的对接等。
伦齐总理也认为,意中友好源远流长,两国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李克强总理访意期间,双方将签署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意方愿与中方共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欢迎中方积极参与2015年米兰世博会,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赴意投资、更多的中国游客来意观光,并将为此提供便利。
数据显示,2013年中意双边贸易额为433.3亿美元,在经济危机仍然笼罩的外部环境下较前年增长3.9%。截至今年8月,两国双边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0.9%,呈乐观态势。另据意大利经济商务参赞处数据显示,至2013年,欧盟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第5大贸易伙伴。在经历了2012年18.6%的大幅下降之后,2013年中意双边贸易已逐渐企稳回升。
对此,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伦齐总理的访华和《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的签署意义重大。目前中意两国的贸易和经济交流十分理想,但仍需继续努力。例如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寻求平衡。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额大约在120亿欧元,而中国对意大利的出口额高于260到270亿欧元。意大利在中国的投资额为150到160亿欧元,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额也比其多一点。有迹象显示,中国的企业界开始将意大利看做投资的好机会,至少已有2到3个大型企业进驻意大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近年来,中欧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4年海外投资超过1200亿元的规模,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了中国向国外的投资,是转折的一年。近日,李克强总理也刚到访了欧洲,今年也是非常独特的一年。此次在访欧之行的最后一站——意大利,中意两国总理进行了深入会谈,为两国企业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意关系一直走在中国与欧洲关系前列,并且是中国与欧洲国家最好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意建交40多年来,两国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全面深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对欧洲其他国家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在人文交流方面,每年来意大利的中国游客超过100万人,到意大利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在不断增加,目前约有1.4万人在意学习。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青年学生愿意去中国学习并从事双边交往工作。”李瑞宇如是说。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已经越来越平衡了,有50%是技术,有些是非常重要的高新技术,另外是家具和时装,即意大利的生活产品也已占到出口总额非常大的比率。意大利是全球前十大的经济体,有很多专业技能,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竞争力,从这一点出发,将会有很多的机会提供给外国投资者,并且不会局限于某个行业,比如生物、高新技术等方面。另外,中国投资者完全可以信赖意大利人很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投资意大利正面的、积极的优势。
深挖中意各领域合作潜能
白达宁大使对媒体表示,中意关系现处于非常好的状态,在很多方面双方都取得了共识,意大利期待中意两国的经济合作能够更深入、更全面。伦齐总理6月的访华之行非常成功,中意两国在各领域都设计了发展路线。
在经济领域,中意双方还确定了5个可合作开发、投资互惠的重点领域,分别是环境、农业、卫生、航天航空以及城市化。在文化领域,意大利和中国都是文化强国。为了更好地了解彼此,意大利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语言,深入中国的文化环境。近年来,意大利人民对中文的兴趣逐渐增长,这得益于孔子学院在意大利开展的大量活动,也希望中国人民能学习意大利语言,以便更多地了解意大利。在农业领域意中两国也可加强合作。“农业是一国之基础,我们的理念是,粮食以及农作物生产要注重环保与平衡,既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还要产出又多又好又安全的食品。意大利在这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和学习。”白达宁说。
对此,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科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彦红对媒体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意各领域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具体行业来看,意大利的食品饮料、服装服饰、家庭装修、装饰以及机械与自动化是其最具优势的产业,也是其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行业。意大利在这些行业的优势不在于产量,而在于专业化、设计与品牌、产品质量、生态环保、精细制造、地方特色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在这些部门中,活跃着大量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其中不乏某些专业化产品与生产环节上的“世界冠军”。
资料显示,近年来,意大利中小企业与产业区已加快了调整创新的步伐。首先,相互依赖程度高的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形成企业集团,使其能像大企业那样发挥作用;其次,加快企业与产业区生产网络的外向化与国际化;第三,坚持“专注产品”与“绿色经济”战略。
因此,孙彦红认为,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擅长专业化生产与开拓细分市场,同时具有改进已有工业技术并将之与传统手工工艺及文化元素等相结合的突出能力,因而其产品与服务易从专业化、质量、品牌、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获得高附加值。从总体上看,这些特征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不易为他国复制和超越,未来仍将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色。
中国企业赴意大利投资时,可多关注在这些行业中,技术与专业化程度处于行业前列,同时遇到经营困境的中小企业。此外,两国确定的五大优先合作领域也是未来几年贸易与相互投资应该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优势领域。孙彦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今年5月,上海电气(601727,股吧)集团收购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伦齐总理曾亲自到场见证签约;7月,中国国家电网集团斥资约2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电网公司35%股份,正式进入意能源市场,伦齐总理对这桩收购礼遇有加,还专门将签约仪式安排在总理府进行;10月7日,光明集团宣布收购意大利最著名的橄榄油集团萨洛夫卢卡(这家企业占据着美国和英国橄榄油市场的头把交椅)。意大利财政部长此前曾表示,意大利很高兴能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联成一体。
在旅游业方面,2015年即将在米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将会成为加强两国人民间交流的契机。据白达宁大使介绍,意大利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对于签证等问题,游客们也无需有过多担心,其实非常简单。
此次在访问意大利期间,中意双方签署了多个领域的近20份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合同,并就投资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提出了新举措。
在与中意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及企业家代表举行会见时,李克强总理表示,此次两国企业间签署的合作协议金额已超过100亿美元,这从结构上看更多是双向投资和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表明了中意合作已超越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体现了双方合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希望两国企业家抓住机遇,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各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争做现代的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