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制度推动。息烽县委、县政府委托北京赛迪研究院编制了《息烽县产业发展规划》《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息烽园发展规划》《息烽县招商引资实施方案》三个规划,及时解决了招什么、放哪儿的问题。同时,息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息烽县关于实施“1234”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制订了一系列涵盖农业、旅游及培育重点企业的专项政策,并抽调精兵强将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专项招商工作,解决了哪里招、怎么招的问题。
借势发力,高位起跑。为了更进一步筑“好巢”,息烽县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城投集团多方联动,以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招商为原则,启动建设“息烽永靖工业园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永靖园区”。
——招商引资的息烽经验
定规立信,双轮驱动。息烽县始终将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制药业、食品加工企业等,不再独立选址,集中布局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该县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息烽园为发展核心,以精细磷煤化工为主的小寨坝生态化工基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息烽永靖工业园两个组团“南北两翼”齐飞,实行“双轮”驱动,唱了一台又一台“喜新不厌旧”的好戏。如2013年引入的天津市政工程集团与开磷集团强强联合,实施了“年产30万米以上防腐螺旋保温管生产项目”。
让规划引领产业、产业带动招商,息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理性招商、科学招商、专项招商的新型招商引资之路。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贵州省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显示,截至2014年8月13日,息烽县3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境内招商引资项目共有66个,投资额16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39.6亿元,资金到位率83.05%;开工项目64个,开工率96.97%;投产达产项目40个,投产达产率60.6%;入园项目53个,入园率80%;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入园率均在贵州排名前列。是什么秘方,铸就了不俗成绩。笔者走进息烽,一探究竟。
地处贵阳北大门的息烽,境内70%左右是山地,在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息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主动“革新”观念、向山要地“筑巢”、通过软环境成就硬实力。
理念升级,让规划与招商同频
拓宽视野抓招商 转型升级著华章 规划引领,精准点穴,让规划图成为招商引资的“指南针”和“穴位图”。“缺乏完善的规划,招商工作只能遍地撒网,在与客商洽谈时也就底气不足。”谈起之前外出招商的经历,息烽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赵坤伦说,没有规划,如大海航船没有方向,找不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穴位”,把不清息烽有何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脉象”,息烽县与一些好项目失之交臂。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日电 息烽,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息烽人在这片红色经典之地上,不断绘就创新创造的动人篇章,招商引资的息烽经验,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
凭着清晰的园区招商蓝图,息烽正逐渐彰显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近来,每隔十几天,就有电子装配制造及其配套企业的项目考察人员来息烽考察洽谈,考虑入驻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为主导的息烽永靖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