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后,乐芙栗的微博粉丝达到4000多,也拥有一批固定客人,朱小姐和丈夫觉得自己有底气了,开始寻找店面拓展实体店。2013年5月,朱小姐投入20万元开设了自己的店面和专业工作室,领取了相关证照,招聘了7~8名员工,从家庭厨房走向规模化的生产。
今年5月和8月,微信上的人气私房美食“miko cake”和“品味家”也分别在椒江和路桥开出实体店。
“有了实体店后,更加方便微信客人过来取货,同时可以拓展线下的客户群,让更多的人吃到美食。”品味家的店主尚海微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网络私房美食开出实体店,有的地处繁华商圈,装修精美;有的深居小巷,十来平方米。还有不少店主为开实体店做最后冲刺。
微美食还需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网络美食虽然在当下赚足了人气,但由于大都出自家庭作坊,一些食品通过互联网络销售,在卫生安全、经营资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弱点。
记者从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据相关法律,一般实体店铺生产和经营自制食品需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但从目前看,从事网络私房美食的一般是家庭制作或私人收购集中销售,监管部门不易获悉其经营情况和实际地址。如果没有相应的资质,网上自制食品的安全性很难保证。
“网络私房美食是一种新的食品经营业态,依照传统的监管存在难点。目前,我们也在探索调研怎样去监管,是不是从网监部门落实店家经营地址,然后通过属地管理,落实监管职能。”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有关部门都建议,消费者若要订购网络私房美食,尽量选择有实体店能提供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店家,一旦吃出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