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吉安县财政工作将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全会精神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提速升级、稳中求进”主题,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 “全市领先、全省争先、全面创先”的奋斗目标提供财政支持。
(一)用活政策,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抓住振兴中央苏区发展、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和长江经济支撑带转型升级综合发展机遇,注重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落实好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研究加快新兴服务业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和靠大联强,全面兑现企业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投资融资等问题,促进企业发展、财政增收。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全县2015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4429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226223万元增长8%。
(二)深化改革,健全财政肌体制度支撑
有效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体系,不断激活财政组织肌体活力。一是大力推进新《预算法》实施。加大对新《预算法》的学习宣传,提高学法、用法水平;不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逐步改变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约束。二是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点。加强工作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参照省、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制定出本县实施方案和购买服务目录,特别是在民政(服务困难老年人、特殊群体关爱、参与社会求助和婚姻家庭援助)、人社(购买公益性岗位)、教育(学前教育)、综治委(天网工程建设和维护)、公安(购买警务辅助人员服务)、城管(保洁、城市管理维护)等单位和项目上加大推进力度。
(三)夯实民生,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指数。健全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长效机制,依法加大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业等方面的民生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推进医疗、食品药品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大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软环境的经费投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合理确定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好对基本养老服务的支持政策,确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公平、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提升全县城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四)优化队伍,塑造财政干部对外形象。一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要求全体财政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持用权为民,廉洁理财;慎独慎微,高效理财。善谋肯干,科学理财;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做人正派,坦荡谋事。二是经常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经常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系列片,时刻敲警钟、绷紧弦,实现以身边腐败案警醒财政干部自觉拒绝财政资金分配的“私、奢、贪”行为,筑牢财政干部在腐败面前不想为、不敢为的思想防线,有效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