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德玛出装最牛顺序图片_德玛出装最牛顺序-焦点速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进口食品如何点“食”成“金”

浏览: 来源:
药师普佛 爷爷奶奶和我们简谱 野苹果乐园 夜叉禁猎区 夜叉乐队王乐 夜访派瑞丝 夜倾情无法回头 夜倾情之无法回头 夜曲之镇魂歌

 3 月27 日下午,这场群英荟萃的食品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金桂厅园满举办。据悉,该论坛由全国糖酒会交易办公室主办,上海迈世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进口食品分会支持,新食品杂志社也作为支持媒体参与其中。截至目前,该论坛已连续举办到第四届,本次活动更是吸引了400 名左右的进口食品总代理、经销商、批发商共话中国进口食品发展趋势,推动行业发展。

 作为进口食品行业首个行业盛会,它以深度解读进口食品行业前瞻、探析行业发展模式、分享商业精英成功秘诀而为行业点赞。在论坛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了进口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状态、消费变化、渠道变革、新政策解读和物流运输解决方案等话题,引领进口食品行业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推动下沉渠道的构筑与完善。

 如今,随着中国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进口食品更是以雨后春笋态势涌入中国消费市场,正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女士所言:“进口食品论坛如今的高朋满座,印证着进口食品的巨大商机和市场。”

进口食品步入低增长新常态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于露

 去年,我为大家分享了做进口食品选择渠道和平台的重要性,今年我要告诉大家进口食品步入了低速缓慢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进口食品贸易概况在2014 年的总额为两百多亿元,平均增速为18.5%。

 进口食品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进口食品来源地很集中,主要是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前九个国家占据了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二,进口食品品种集中,排列靠前的是乳品、植物油、碎肉、水果、杂粮等,大约占到72.2%;其三,进口食品市场集中,包括广东、上海、北京、山东、辽宁等九个地区,这些港口或发达城市占据着进口食品接近90% 的量。

 在出口方面,中国食品的地域性强,受制于交通、运输和消费习惯的差异,流通不方便,出口额共582 亿元,虽然总体呈贸易顺差趋势,但其实出口量低于进口量,近几年的出口增长率是10.9%,低于18.5% 的进口。受制于新常态,中国进口食品2014 年的增速趋缓,平均增速仅为18.5%(商务部研究院重要商品研究预测中心主任赵玉敏分析,最近5 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为21.2%)。

 进口食品市场的三个关键词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业务总监 赵晖

 高端:进口食品利润原始驱动力

 去年快速消费品市场总体销售金额涨幅是5.7%,食品涨幅是5.6%,而从销量来说,快消品是0.8%,但食品只有0.2%,食品销售金额与销售量的反比关系说明食品高端化趋势明显,销售额是通过价格走高实现的。

 食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价格是保持快消品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各类产品增长的主要力量。

 包括饮品、酒类、乳品、休闲食品等都是依靠高端化实现平均价格的提升。随着消费升级的多样化,消费者有更多的渠道通往消费高端化,包括对高质产品的追求、对多样包装的追求,通过增加使用步骤,从而增加机会等。

 食品高端化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种是成熟品类的高端化趋势,家庭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高端甚至超高端产品,比如说最明显的酱油的升级,从以前的几块钱到现在的十几块钱。第二种是包装模式的消费升级,通过包装的改变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说铝罐装薄荷糖就比袋装薄荷糖更受市场青睐。第三种是各品类产品体系的扩张,产品新增系列化以驱动品类整体的增长。

 那么,哪些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更具有大空间呢?从以上的象限图表可以看出,第一象限的酸奶、饼干等品类在渗透率指标和销售增长率指标上都非常高,说明这些品类在国内发展成熟,而且实现了很好的市场预期;第四象限的食用油、方便面、香肠、啤酒等品类的特点是渗透率高,也就是说品类被消费者接受程度高,但是销售增长率却在降低,这说明市场趋近饱和;第二象限的葡萄酒、蚝油、芝麻油和奶酪渗透率(渗透率不足70% 的品类均是不成熟的品类)非常低,这说明中国家庭使用的频次还较低,这也是它们的市场机会,以葡萄酒举例,其渗透率仅37%,一百个家庭只有37 个人喝葡萄酒,但是欧美的渗透率是95%,我们预测,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会随着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形成慢慢增大;第三象限的保健品、咖啡、功能饮料、豆奶、奶茶等品类无论渗透率还是增长率都低,这些品类亟需寻求转型,比如保健品快消化是未来一大趋势,现在三九集团和江中集团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上线:网购驱动进口食品新一轮增长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全国渠道对市场增长贡献上,表现更好的是网购渠道,2014 年达到了31% 的增速;下滑最厉害的是单位福利,2014 年下滑了37%。但是从各渠道对市场增长贡献比例来看,超市是大头,送礼渠道则是不能忽略的渠道,占据22%-23% 的市场份额,尽管单位福利渠道受到遏制,但是个人送礼仍有市场空间。

 中国是全球送礼最高多的国家,所以如果你要做中国市场,礼品装一定不能少,据我了解,金典和特仑苏的销量都来自礼品团购渠道。

 (越来越多家庭通过网络采购快速消费品)

 “双十一”、“双十二”和京东618 让线上零售活动风生水起。在中国,快消品网购渗透率为36%,意味着

 100 个家庭有36 个家庭通过网络购买商品,这些商品分为先锋品类、发展品类和起步品类。

 ( 快消品在电商渠道的发展阶段)

 但是,我想纠正的一个悖论是线上线下渠道并不一定会带来互相冲突,以巧克力为例,大卖场消费一般买包装在250G 以下的本土巧克力小包装产品,而网购渠道则买250G 以上的进口巧克力大包装产品,且偏向纸盒和黑巧克力产品。

 总结起来,第一,网购渠道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现在呈放缓趋势;第二,网购增量主要是给品类增量,网购不会影响大卖场销售;第三,网购渠道不同品类各有特点。

 空间大:进口食品市场新契机

 进口食品2014 年的总体销售额为906.1 亿元,渗透率是86.7%,而渗透率最高的食品企业是康师傅,为91%。那么,2015 年的进口食品市场有哪些新特征呢?

 (进口食品2014 年的表现)

 首先,进口食品销量一年比一年高,但平均价格却呈负数,这是由于进口食品促销多,所以我认为进口产品的促销需适可而止。产品入市时,第一要素要目击到更多的消费者,达到高渗透率,且重复购买率一定要高;其次,新产品打击的一定是对手产品,而不是自己的产品,否则就是失败的新品开发。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