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检查餐饮店
产品检验报告
执法人员发放食品安全承诺书
严把食品安全关
食品安全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考量着城市管理的水平,更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的诚信。
在食品安全的治理中,以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食品摊贩、小餐饮、小饭桌、鲜奶吧为代表的“六小”一直是监管的难点,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简单取缔,群众又有需求;放任发展,又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直接监管,又不够发证的条件。面对这令人挠头的监管难题,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食药监部门“把脉问诊”实行网格化整改监管,通过探索集中进园区、备案制等方式,将游离于监管外的“六小”问题逐渐规范……我市的“六小”行业也得到了专项治理,如今,我市“六小”行业旧貌换新颜,树起了管理规范、干净卫生、环境优良、制度健全的良好形象。
从源头到餐桌,从上亿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到街边的零食铺子,从百姓幸福到城市文明,首府的“舌尖安全”经历了一场“大变革”。
共治,共享。首府市民成为第一受益者,城市文明与城市幸福感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征程中不断提升……
“六小”行业旧貌换新颜
“卫生好了,客人也越来越多,如果刚开餐厅时就有人来指导,生意肯定要比现在还好!”说这话的是开小拉面馆的甘肃人马禾洒。2016年,马禾洒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老家甘肃来到了我市,在位于如意开发区的讨号板村开了一家穆伊牛肉面馆。
透明的玻璃橱窗、摆放整齐的不锈钢厨具、擦拭一新的餐桌……不大的小拉面馆,却一反过去人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形象。“说实话,这是整治后的样子,以前,可不是这样。”指着焕然一新的店面,马禾洒略显不好意思。
一年前,拉面馆刚开业,马禾洒想着能让人们吃饱肚子就行,并不太重视环境和卫生。而这也直接导致拉面馆的生意每况愈下。
随着我市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六小”行业整治,2017年3月,马禾洒的小拉面馆也因为不符合要求而被要求整改。
“说实话刚开始我非常抵触,生意不好,整改装修还要再花钱,所以我就和执法人员杠上了。可是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一趟趟上门找我谈心,还帮我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慢慢地我也就认可了整改,没想到,整改完,我的拉面馆居然火了起来。”马禾洒笑着说,“整改前,我每天大概能收入400元左右,现在每天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还是整改好!”马禾洒说出了心里话。而这只是我市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六小”行业整治的一个缩影。
“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食品摊贩、小餐饮店、小饭桌、鲜奶吧,这食品生产经营‘六小’行业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为了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食药监局开展了‘六小’行业专项治理行动,全力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科科长张曙光告诉记者。部分餐馆餐饮服务许可证过期,后厨地面、墙壁上有大量油垢,屋顶墙皮剥落且有大量霉斑,每家餐厅都没有消毒设施,生熟食品混放,加工区与生活区混合,食品原料采购未进行索证索票……刚开始整治时,“六小”行业的现实情况着实让工作人员头痛。市食药监管部门“把脉问诊”实行网格化整改监管。如今,我市“六小”行业旧貌换新颜,树起了管理规范、干净卫生、环境优良、制度健全的良好形象。
“六小”行业监管由难点变亮点
“你看,在包装袋上,清清楚楚写着这块豆腐的品名、生产企业、联系人、地址以及检测情况、生产时间等产品信息,一应俱全,如果豆腐有问题可以根据上面的信息找到生产商。”在我市一家农贸市场,销售人员指着一块装在印有产品标识的食品袋的豆腐说。
“从食品加工园区出去的每一批产品在出厂前,都会有明确的标识和包装,方便市民查询投诉。”在新城区丰泰食品加工园区,新城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李美军对此深有感触,豆腐小作坊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食品小作坊之一,完全取缔不可能,但监管起来难度却很大,为此他们采取小作坊集中进园区,统一集中监管的新模式。
而这只是近年来,我市加强对食品安全“六小”行业监管的一个举措——一座座全新打造的食品加工园区正在成为我市食品安全的硬保障。“我们在入驻园区的作坊都安装了摄像头,对生产车间、仓库等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并通过联网,实现市、区两级同步监控。”李美军指着安装在园区内的豆腐加工作坊中的摄像头说。
在新城区丰泰食品加工园区,刘家锦是首批24家进驻的小作坊经营者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家锦的豆制品加工销售部目前主要加工销售豆腐、豆皮、豆干。刘家锦告诉记者,他做豆腐加工已经十多年了,主要采取在小作坊加工后送至农贸市场零售的方式经营。在刘家锦的豆腐作坊里,记者看到不仅有专门的生产车间,还设立了专门的换衣间。在丰泰食品加工园区的豆制品加工区记者看到,每个豆制品加工作坊的生产车间都宽敞明亮,工人们身着统一制服,严格按照工坊统一制定的车间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规范等制度进行生产加工。
“以前我们根本没有生产车间和换衣间的概念,现在添置了,就是为了让自己生产的食品更安全。”对此,刘家锦十分自豪,“我在销售豆制品的时候会自信地邀请顾客来作坊参观,卫生环境好了,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收入增加了。”
“严把原料进出关、加工卫生关、工艺标准关、产品检验关、产品追溯关。”张曙光告诉记者,在食品加工园区内的食品加工小作坊,所有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持有厂方资质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才能入库存储;所有的进货原料和出厂产品都必须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格才能进入生产和销售环节。
从监管难到逐渐规范……通过不断地摸索,我市成功地将对食品“六小”行业的监管由难点转为亮点,变扰民为便民。
打好“保胃战”
与马禾洒的小拉面馆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