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链上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联盟(中国)办公室扬州揭牌,推动美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 正文

新华网云南频道

浏览: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健康jk666 剑客行残页 剑仙之路女主角 江南海盗基地 江西修水何市怪事 蒋志光身高 降临无限之焚天圣翼 捷普薯 姐妹夺夫记 金马战士动画片3 金品莲19楼

火腿和吹肝

我的故乡,位于滇西北云岭金沙间的河谷地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除了一条从思茅普洱沿哀牢山的崎岖山路蜿蜒北来,经大理丽江直达西藏的一条仅能走马帮的茶马古道与外界维系之外,实在是偏僻闭塞的西极边地。这样边远荒蛮的地方,自然没有上得谱系的名肴精馔,只是,因了千万年金沙江流水的冲淤积淀的带沙质的肥田沃壤,又有了从云岭深处流来的极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的滋润灌溉,加之河谷气候的温暖湿润,便盛产优质的稻麦黍菽和四季不断的瓜果蔬菜,无需精心烹调,即使是家常便饭,其味道,也是天然醇厚,极有益于健康的。云岭金沙一带,杂居着纳西、白族、汉族、普米和其它的一些少数民族,因而,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自然也会互相影响,形成有别于异地的独特风味。这些别具特色的食物,在年节或喜庆之时,在我的故乡,都可以品尝得到……

豆 腐

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道传统食品,无论南方和北方,乡村和城市,人们大都喜欢豆腐。豆腐其实是一道极普通的家常菜,可是在高档的筵席上,它不嫌寒酸,在普通百姓的饭桌上,它不显金贵。豆腐也许就是以这样一种无论贵贱,能上能下的平等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吃过我们云南很多地方的豆腐,如建水用西门井水做的豆腐,石屏的烧霉豆腐;品尝过成都正宗的麻婆豆腐,也吃过西安、北京、山东的北方豆腐和江浙一带的南方豆腐。总以为,还是我的故乡金沙江边的豆腐好吃。很多地方的人,都说自己家乡豆腐好,是因为水好。我的故乡有一条从云岭深处流来的小河,河水不仅清澈得呈豆绿色,还特别纯净甘甜,在云岭的高山密林里,长着冷杉、铁杉、红松、赤桦、青皮、枫树等针、阔叶林混交的原始森林,森林中最多的是箭竹,故乡人把云岭的原始密林深处沁出来的这种山泉水叫做竹根水,用这样清冽甘醇的山泉水作出来的豆腐,自然洁白细嫩,味道纯正。我的位于云岭金沙江之间的故乡,属于河谷的冲积台地,土壤肥沃,加上气候温和,盛产各种豆类,特别是黄豆,鼓铮饱满,玉润珠圆。过去,在我的故乡,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豆腐,每家的姑娘媳妇都做得一手好豆腐,因此,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盖屋,还是杀猪请客,主妇们都会做上一锅豆腐,给饭桌添上一道极平常,也极讨人喜欢的菜。

记得小时候,每逢年节,或是有余闲的时间,母亲都会为我们磨一锅豆腐。母亲磨豆腐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先是“滚”,把黄豆放在竹簸箕里由上而下的倾斜,那些饱满的好豆就往下滚,而瘪的、皱的和变色的“鸡屎豆”就会留在上面,不好的豆要丢掉;然后把选好的豆放在石磨里“辣”,就是把豆磨碎(不是磨成面);然后用冷水“泡”,等豆吃透了水,发胀了,又在石磨上“推”(故乡把磨豆腐叫推豆腐)成浆,然后把浆舀进纱布袋中“滤”,滤去豆渣后,再把浆倒进锅中“煮”,等浆熟了后,退去火,就可以用石膏水“点”浆了。做豆腐的关键是“点”,点豆腐时,石膏水的份量和浓度,直接影响到豆腐的“老”或“嫩”,也影响了豆腐的“色”和“味”,当然,也关系到出豆腐的多和少。记得,母亲点的豆腐总是恰到好处,洁白如雪。

刚点好的嫩豆腐叫豆花,吃豆花要趁热,豆花可咸吃,也可甜吃。咸吃佐以小葱、芫荽、花椒面、油辣椒(或糊辣椒:把干辣椒果在火上烘烤片刻,然后舂成面,或用竹筷方的一端把烤过的辣椒放在手心攥几下,即成面状,糊辣椒有一种特殊的焦香味,用来拌豆花,那是最“下饭”的)。吃豆花最好的搭配是锣锅饭。在故乡的江边人家,都喜欢用铜锣锅。锣锅煮饭要三起三落,最后一落后要放在火边转着烘烤,要四面都烤起锅巴。铜锣锅饭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嫩豆花搭配,可谓相得益彰,年轻人可以多吃两三碗饭。

在故乡,还可以把豆腐做成菜豆腐:在煮开的豆浆里下进去洗净的小白菜或小青菜后,再点上石膏水,当豆浆凝成豆腐的时候,菜也熟了。这时,雪白的豆腐配上翠绿的青白小菜,那色彩真是赏心悦目。

把豆花盛放在纱布里包好,滤去多余的水分,就成了豆腐块。豆腐的吃法很多,在故乡,一般是白煮豆腐块,当然要放油、盐、小葱、芫荽、辣椒、花椒等佐料。也可以和猪肝酢一起蒸或者煮了吃,还可以和剁细了的鲜肉一起做成豆腐丸子,还有“黄煎豆腐”,记得有一首儿歌:

片、片、片,

豆腐黄黄煎,

师父不来吃,

徒弟就来拈,

一筷头儿,

打在灶门前,

揩揩眼泪又来拈。

把豆腐切片,用香油(最好是核桃油)两面煎黄,那香味是十分诱人的。豆腐不仅童叟无欺,老少皆宜,而且还特别具有亲和力,它不抢味,还能吸收其他食物的鲜味,最适合做汤,最常见就是青菜豆腐汤,番茄豆腐汤,猪血豆腐汤,泥鳅豆腐汤,大理的名菜砂锅鱼中也少不了豆腐。初春时节,用豆腐炒荠菜,炒豌豆尖,炒菠菜,炒茼蒿菜,那是春天美好的记忆。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江边人家,家家都要杀一只大红公鸡,父亲喜欢在鸡汤中煮进几块豆腐,一直煮到鸡肉熟了,豆腐也煮成起蜂窝的“老”豆腐,这时候,做一碗蘸水,用鸡汤煨透的老豆腐打蘸水吃,又是一种别样的味道。

小时候,母亲把豆腐切成小块晒干,吃时用油煎炸,膨胀后又脆又香的豆腐干,是下酒的好菜,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

把豆腐块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盖上稻草或青松毛,一段时间后就霉变成了臭豆腐。臭豆腐可以煎吃,也可以蒸吃,蒸时加以猪肝酢,或浇以油辣椒,吃起来异香满口。在滇中、滇南一带,把吃豆腐块放在火炭上烧烤,吃时佐以蘸水(分干湿两种)是最美的下酒菜,也是云南的名小吃之一。有一年八月的一天,我在通海的一条小街边,在一对小夫妻摆的烧豆腐摊上,一次吃了二十块烤豆腐,那香味,至今还记得。臭豆腐还可以做成“乳腐”,把臭豆腐切成骨牌大小的方块,拌以辣椒面、适量的盐、花椒、姜丝,用酒腌泡在密封的坛中,数月后就可以开坛食用。据说,伟人毛泽东就很喜欢吃这种豆腐乳。

豆腐的发明者据说是汉武帝时的淮南王刘安,算来也有一千多年了,千百年来,豆腐以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老少咸宜、无贵无贱的平民品格和亲和力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听说,如今的豆腐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我想,如果要在世界范围评选饮食文化遗产的话,豆腐应该当之无愧。

杀 猪 菜

我的位于云岭金沙江之间的故乡,自古以来,山高水远,属于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的偏僻乡村。又杂居着纳西、白族、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家家户户都要在冬腊月间杀年猪,少的一年一头,多的一年两三头。杀年猪是江边人家一年中的大事,因为,来年的肉食和油脂全靠这年猪。因此,年猪的肥瘦和大小就直接影响了来年的生活,也是乡邻们评价和判断一户人家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年猪是早在一两年前就畜养好的,一般要选身长、嘴短、毛亮的土种小猪做年猪,小猪无论公母都要阉掉,毛色也只选黑毛和黄毛,以牙猪(公猪)黄毛猪为好,据说,黄毛猪的肉要香一些。选好的年猪要先拖架子,一年后才关起来喂养,喂到冬腊月,选一个好日子,宰杀好后,腌制成腊肉、火腿,下水要做成猪肝酢、香肠、糯米肠和吹肝等。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