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占比越来越高。
餐饮业态各出奇招。
特色餐饮店星罗奇布。
曾经,在商业地产的运营招商里,一直有这样的“黄金比例”,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的业态分布比为“52:18:30”,但这一黄金法则似乎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娱乐休闲“1:1:1”的消费模式,其中,不少的购物中心的餐饮比例正在由35%提升至40%、50%,乃至高达60%的比例。
不仅如此,餐饮品牌的高聚集率,也往往成为购物中心的营销重磅!你是否还记得这样的一条广告:“城市花园店经典双城店开业3个月以来,单月营业额突破200万,上座率一路飙升。”显然,纵观当下,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社区商业,在吃货的这条路上,开始越走越远了!但时间似乎总是会证明一切!贪吃购物中心,活得如何?就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本期记者就将为你走访体验,为吃货探班!
三市街、青年路多个购物中心打造“美食联盟”
走访体验:
显然,作为昆明城市核心商圈的青年路、三市街商圈,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实力购物中心,在这些巨大的商业盒子中,无论是顺城、昆百大、正义坊、金鹰B座,还是昆明走廊等,都有足够多的美食选择;这是无疑成为了昆明市中心的美食联盟之地。
记者观察:
这里依旧是昆明人气最旺的商业区域,也因为如此,不少购物中心纷纷将“美食业态”作为“顶梁柱”,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必时时凑效;因为,在这些购物中心内穿梭你总是能够发现铺天盖地的美食店总是没有太多的“吃货”,店家离场的情景亦时刻在发生,同样,纠结的停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吃货们。
市民观点:
就在附近银行工作的小吴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逛街累了和饿了就坐下来吃点东西的好地方,但真心不太适合开车;而商场的更新能力也非常强大,总是像“新闻快递”一样给到普通消费者最新的美食慰藉。
昆明广场
真正的地铁无缝对接美食
昆明广场,项目之初就定义为都市潮流约会地,自2014年9月7日投入试运营以来就以丰富的品牌、科学的规划设计、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百姓的好评。提及餐饮品牌,自然很多人都会想到海底捞等知名的餐饮旗舰品牌。据了解,项目餐饮品牌高达41个,占据了整个项目35%左右。2016年,其地铁口无缝衔接的商场,亦开始正式运营,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入驻昆明广场的餐饮品牌中,从品牌上看,有海底捞、南翔馒头等为代表的昆明首店进入,也有伊天园等为代表的本土餐饮。就口味上看,日餐、泰餐、广州菜、上海菜、云南菜等口味的组合,也让整个项目餐饮的口味丰富度得到保障;当然,交通的便捷性,也让不少吃货为美食而放心出行。
“地铁2号线直接到达项目,下车即连接地下一层的购物中心。从地下一层开始选择,感觉一切都是为我所准备的,作为这里的顾客,很有优越感。”经常光顾昆明广场的吴馨这样告诉记者。
爱琴海购物公园 休闲餐饮完美贴合
位于昆明西山区广福路中段的昆明爱琴海购物公园,主体建筑达11万平方米,周边商业街为5万平方米,定位于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儿童体验为一体的城市时尚生活中心。就餐饮美食来看,其以71家品牌餐饮的大手笔,给昆明消费者带来了一个美食体验指数极强的购物中心,整个餐饮业态占到了购物中心35%的比例。
爱琴海购物公园的美食之旅,不仅整体品质上乘,最值得称道的是项目内餐饮业态与休闲业态的完美融合。在真冰场、儿童游乐园区、观影区域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补充能量的好地方。同时,就业态布局来看,从负1,到1、2、4、5、6楼的餐饮分布,既分散又便捷。
在王女士看来,爱琴海给了她不少的好印象“我第一次吃炉鱼就在这里,后来昆明的不少购物中心也开始引进这一个品牌,身边的朋友也非常喜欢;同样,足够多的美食让来这里就餐的选择非常广泛。”
西山万达广场 一店一色、一店一味
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企业万达广场,一直有这样的经营哲学:“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按照这种思路,万达购物中心在招商时也就形成了一个内部要求:“购物中心面积的三成要作为餐饮业态使用”。2014年10月31日,第100座万达广场——昆明西山万达广场开业,其餐饮美食自然不甘示弱。
西山万达餐饮注重“一店一色、一店一味”原则;餐饮品牌不仅在店面装修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家餐厅的味道自然是不同的;商场内的冷饮、书吧店等也备受欢迎;同时,就餐饮布局来看,在华润超市的出入口处的精心布局,让你逛累了也不难找到好吃的。
对于张女士而言,对于万达美食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她与朋友的一次小型婚宴,与匆忙地参加婚宴相比,逛完街再参加婚宴,别有一番滋味,同时,小型的婚宴聚会选择在这里,不仅满足口味的需求,也蛮时尚大气。
南亚风情·第壹城 走“味蕾体验”潮
位于昆明南市区滇池路的南亚风情·第壹城,面世伊始,就便凭借项目的规划、定位、营销等成为业内传颂的佳话;作为南市区汇聚人流商流的城市综合体,南亚风情·第壹城美食、购物、娱乐等多样化的体验,让昆明人享受到多姿多彩的时尚生活,并由此开创了全新的滇池时代。就美味方面来看,在区域内的美食广场、购物中心内的整层美食旗舰、美食一条街等让消费者有了足够多的美食选择。
但随着时间推移,区域内竞品项目的增多,关于南亚的美食体验的质量似乎正在下降,不少商家因为人流量的减少开始在食品的用料、烹饪上“过于马虎”,让美食体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也失去了不少的消费者,商家撤离、店面空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重新调整修缮的小吃街又开业了,终于有不错的早餐!”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林女士这样看来南亚美食,小吃街最直接的好处即丰富了他们的早餐选择;而不少小吃从“地下”搬到了“地上”,节省了不少时间,确实非常方便,人气亦非常旺。
机构观察:
RET睿意德 西南大区策略顾问部高级总监孙强
智阁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健民
轻餐饮
消费潮汐性更小坪效更高、承租可观
云信:近期走访发现,昆明购物中心轻餐饮快速布局(如饮品、甜品店和面包店),同时,快餐、简餐,在购物中心内亦同样异军突起(尤其是地铁站口非常明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