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链上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联盟(中国)办公室扬州揭牌,推动美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 正文

保健食品說成靈丹妙藥?選購應一看二查三辨

浏览: 来源:
大卫·贝尔雅夫斯基 留学生张丽 桑兰最新消息 上海海洋大学大三清新靓女夏瑶 雨后de故事吧 搜福利 赛尔号怎么抓小豆芽 细川まり .utsystemconfig 峯田大梦 雪白的臀

  漫畫/高岳  

  隨著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逐漸重視,形形色色的保健品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網店裡挂的、實體店裡賣的、上門或電話推銷的、社區裡開講座的,各種銷售方式令人眼花繚亂。

  “常青春菁盈膠囊,無需節食、無需運動、快速減肥,挑戰月瘦20斤。”“別人喝酒我喝水,葛根枳椇軟膠囊解酒護肝,預防肝臟疾病。”“預防老年痴呆保健品,中科院科研成果轉化”……

  記者打開淘寶一搜,各種保健品的功效可謂驚人,甚至比專業藥物還要神奇,並且這些產品大多都聲稱有“藍帽子”(即衛食健字)標識。

  近日曝光的權健事件再次折射出保健品市場的各種亂象。目前,權健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相關部門也開展了集中打擊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專項行動。那麼,自己經常吃的所謂保健品到底算是食品還是藥品?它們所承諾的功效真的比看病開方還要神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怎樣鑒別保健品的真假好壞呢?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要想了解大家經常在市面上見到的保健品和食品、藥品分別是什麼關系,就要先搞清楚它的規范叫法。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這份由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的科普材料,從基本常識、特殊食品、虛假宣傳、欺詐銷售及廣告審查與監管等方面進行了權威梳理。

  根據這份材料的表述,國家隻對保健食品具有明確的法律定位,其監管法律依據為我國食品安全法,產品屬性為食品。而對保健品則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其適用范圍更廣,比如消費者經常在市面上見到的內衣、床墊、器械、理療儀、飲水機等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的產品,都可算保健品的一種。

  由此可見,在市面上銷售的可供人們食用的保健品其實就是保健食品。這種特殊食品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而根據藥品管理法的規定,藥品則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因此,保健食品與藥品並無半點關系。消費者或患者在決定選擇哪一種時,可以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官網進行查詢,還可通過二者的批准文號進行鑒別。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注冊或備案。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有兩種,一種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國食健字G或J(G指國產,J為進口);一種是國家衛健委的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在保健食品的包裝或標簽上方,必須有“保健食品‘藍帽子’特殊標識+‘保健食品’字樣+批准文號”。

  此外,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上應有明確的食用量、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等說明,並明確聲明該產品不能代替藥物。

  藥品的批准文號則是“國藥准字H或Z、S、J、B、F+8位數字”(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成藥、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進口藥品國內分包裝、B代表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藥品、F代表藥用輔料),且說明書會明確標注該藥品治療什麼疾病、毒副作用有哪些。

  因此,消費者如果發現保健食品的包裝不符合規定,或者有聲稱等同於藥物治療功效的虛假宣傳表述,就要多留個心眼了。

  保健食品存27類虛假表述

  吳大爺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因看到一款名叫“蜂膠活胰素”的保健食品的廣告,聲稱對降血糖有奇效,便停掉了所有醫院開的藥,先后郵購了60盒,並奉之為靈丹妙藥。

  2017年,經食藥監部門檢驗,這款保健食品含有非法添加的化合物鹽酸苯乙雙胍和格列本脲,且該保健食品包裝盒中所印生產批號已過期,產品名與實際登記產品名稱不符。據了解,鹽酸苯乙雙胍最大的副作用是會導致乳酸性酸中毒,一旦發生,病死率極高。

  欺詐和虛假宣傳是保健食品市場長期存在的頑疾,受害的通常是一些病患和老人。消費者如果將保健食品作為救命稻草,輕信商家夸大的神奇療效,輕則有破財之險,重則有喪命之危。

  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也應當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也曾多次發布提示,明確國內目前批准注冊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27類保健功能,並與之相對整理了市場上針對保健食品常見的27類虛假宣傳表述。

  根據提示,保健食品聲稱可以增強免疫力是被允許的,但聲稱“防癌,抗癌,對放化療有輔助作用”則屬虛假宣傳表述;聲稱可輔助改善記憶是被允許的,但不得表述為“提高智力,提高學習專注力,提高考試成績,緩解腦力疲勞,頭昏頭暈,預防老年痴呆”等;聲稱可以減肥是被允許的,但不得表述為“無需保持健康合理膳食和運動等規律生活習慣,可達到快速減脂、減體重、塑形效果,體重不反彈;預防便秘;可完全替代正常飲食等”……

  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牽頭聯合9部門,在全國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主要針對未經許可生產、經營、進口食品和保健食品,食品和保健食品標簽含虛假標識聲稱,利用網絡、會議營銷、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營銷等方式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食品和保健食品以及未經審查發布保健食品廣告、發布虛假違法食品和保健食品廣告這幾種行為進行打擊。

  選購保健食品應一看二查三辨

  眼看年節將至,一些不法分子又開始活躍起來,尤其以老年朋友為對象,利用會銷、電話銷售、義診、送溫暖等各種方式誘導老年朋友購買名不符實、假冒偽劣的保健食品。

  為了幫助廣大消費者理性選購保健食品,防范欺詐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誤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別發布了《關於防范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科學、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和宣傳。

  根據提示,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品時,應該特別關注三方面:

  一看銷售場所資質。消費者應到証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特別要注意有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証,並索要正規的銷售憑據。切忌通過非法傳銷、會議營銷、電話營銷等途徑購買保健食品。不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免費試用等活動。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