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链上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联盟(中国)办公室扬州揭牌,推动美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 正文

湖南发布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十大典型案例”!怀化上榜1例(6)

浏览: 来源:
因为是女子 杨庄事故 breath 天奇网 who are you 三维工程 皮祖强

答:有时候不是。食品安全一般不讨论与“健康危害”无关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它的核心是“健康”,它和产品的质量或营养是有一定区别的,虽说质量不好或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造成健康问题,但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没健康问题,这之间不能划等号;它也不讨论商家的经营方式和诚信问题,比如去年的味千拉面,它是个好话题,但其产品本身没有健康危害,属于诚信问题。

7

5、对事件的错误定性。为什么水饺里会检出金葡菌?因为猪肉中大概有17%的比例会携带少量的金葡菌,要求完全不得检出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企业没有主观恶意、没有生产管理上的疏忽,还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看历年的各地抽检公告就知道,速冻面米制品中被检出金葡菌是常有的事。

10

③要承认,受限于科研或其它原因,标准中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规定。换个思维,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没有不合理的(甚至是大家说的“恶法”)?标准虽然是偏理性的东西,但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群众举报,反映长沙市开福区" 德辉粉店" 涉嫌在食品中添加药品。开福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开福区公安分局迅速对该店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某处方药5 瓶(100 粒每瓶),并检出粉店店主贺某民、廖某清,粉店

九、蒋某松、刘某生产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和未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案

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就是“毒食品”吗?

15

“我才不需要了解这么多,只要企业生产出安全的食品就行!”

2019 年6 月17 日,株洲市渌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渌口镇大乡村一偏僻民房内有一非法加工腊肉制品的黑作坊。该局立即联合公安、农业(畜牧)等部门执法人员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生产现场卫生条件极其恶劣,严重违反GB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标准,完全不具备肉制品生产加工场所的条件。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原料肉6000 公斤,腊肉半成品500 公斤。经查,当事人邓某自2018 年8 月起租用株洲市渌口区渌口镇大乡村罗某的私宅,从市场购进鲜猪肉通过腌制、熏烤的方法从事腊肉加工,但一直未办理营业执照,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至案发时止,邓某共生产加工并销售腊肉3500 公斤、销售金额9.8 万元,非法获利1 万元。该局已对当事人邓某无证无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作出了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原材料、没收违法所得1 万元、罚款147 万元的行政处罚。

超过标准限量的产品一定是有危害的对吗?

四、怀化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特别要指出一点,即使列出一百条食品安全事件增多的原因,我也不认为道德越来越败坏、商人越来越无德是其中一条。我们的社会道德并没有越来越坏。

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危害的食品吧?

14

4

可能致癌物会不会致癌?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总之,企业是标准制修订的“生力军”,难以忽视。至于防范企业“挟带私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标准的起草和审订过程最大限度的公开和透明。对于企业可能“绑架国标”也不用特别担心,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我是行业龙头企业,我肯定倾向于把标准制定得更严一点,我的技术、生产条件在行业是领先的,标准严了就是一道门槛,有利于我竞争啊。

19

食品安全是能做到零风险的吗?

所有食品企业的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吗?

答: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识,在食品领域,大企业出事的概率远远低于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可以去看任何一级工商部门任何一个季度发布的不合格产品信息,里面几十条信息,99.9%都是小企业的产品,假设某天某地工商部门突出曝出一条大企业产品不合格的信息,那么媒体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去,等得太久了啊!从媒体的性质来说,每个季度都会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信息,小企业他们根本就无动于衷,因为不轰动,没新闻价值,大鱼才刺激。所以你认为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首先是为了公众的健康……

益阳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反映某经营部销售的某知名品牌500g 加碘精制盐,其包装存在差异,有可能是假冒食盐。执法人员迅速开展调查,发现有5 家食品经营企业正在销售该种食盐。经委托检验,该食盐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而标示企业使用柠檬酸铁铵作为抗结剂,其包装也存在细微差异,经注册商标权利人甄别为假冒其注册商标的食盐。鉴于案情重大,益阳市市场监管局立即与益阳市公安局联合成立专案组,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上下联动,对全市食品经营企业全面突击清查,查获假冒食盐18292 包。专案组查明,李某从江西某包装厂印制假冒某驰名商标的食盐小包装袋2 吨(约50 万个),食盐外包装袋1 万个,自行购买食盐包装设备2 套,生产加工假冒食盐113 吨,向23 家食品经营户销售了110 吨。目前,李某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8 万元,追缴违法所得5.5 万元。

二、汤某云等人销售假酒案

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不是最差的(或最好的)?

十大典型案例如下:

现在的“砖家”还能信吗?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