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德玛出装最牛顺序图片_德玛出装最牛顺序-焦点速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看准行业难题,浪费变身价值,临期食品遇商机

浏览: 来源:
噬血狂袭第二季 闪耀 be with you high school dxd 水枪版合金弹头 天下财经 www.newone.com.cn

临期不是过期,折扣带来人气

线下商店“饴食货仓”的创始人徐鹏介绍,饴食货仓自2016年开出第一家店以来,目前门店已有16家,营业额从500万元左右增长到去年的3900多万元,预计今年还有30%左右的增长。徐鹏将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归结于老顾客群的稳定和黏性。“我们的客户还是以中老年或居家人群为主,他们对于生活更加精打细算,买得越多,越能发现很多实惠在里头。”徐鹏说。

雷勇说,每年全国因为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损耗多达上千亿元。徐鹏就进口食品算了一笔账: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突破600亿美元,按5%的库存沉淀计算,这就是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而且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邱喆说:“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大多数时候真正在意的不是保质期而是价格。之所以会挑保质期,主要是因为市面上出售的商品即便保质期有差异,价格也相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难以被满足。一旦提供差异化定价,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便不再拒绝临期商品。”

一些线下的门店主打进口折扣食品,也与越来越多人青睐进口商品相关。徐鹏说,他们主要的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大家都有买好产品尤其是买进口商品的意愿,这其中也暗合了消费升级的大势。

看准行业难题,浪费变身价值

看准行业难题,浪费变身价值,临期食品遇商机

不少消费者中意这些商品里的实惠。

不少业内人士介绍,食品流通一般会经过品牌商(或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线下商超和线上电商为了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不收超过保质期限1/3的国产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限1/2的进口食品。以一年保质期的食品为例,国产商品过了生产日期往后的4个月,进口商品过了6个月,往往就不能进入常见渠道售卖。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的追求得以满足。

市场规模庞大,未来仍可想象

有的消费者抱怨对商品保质期的提示尚不到位。北京居民张女士说,她每次买打折食品,都会仔细看看保质期,预估自家能不能在保质期内食用完。但一些不清楚情况的消费者,往往看价格合适就拿走了。按照相关规定,食品经营者在售卖临期食品时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但笔者走访发现,一些出售进口临期食品的折扣店没有对商品保质期进行提示,消费者在选购此类商品时还需注意。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仅零食行业,全国目前年产值就已超过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如何减少临期食品的浪费,的确值得探讨。

北京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卫琳聪摄

徐鹏观察,因为市场情况变动,各上游商家很难做到精准预测,在批发、供货和售卖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临期但还未出售的产品,这就导致了滞销品需要处理的局面。

看准行业难题,浪费变身价值,临期食品遇商机

线上平台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好食期创始人雷勇介绍,平台自2016年创立以来,用户数已接近1亿,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主打高校消费群的善食者联盟创始人邱喆说,平台自去年10月开始进驻高校,截至今年6月,已进入北京约15所高校。

临期食品生意究竟有多大?

而对于线上平台来说,如何将新的商业模式推向消费者和食品厂商、品牌商,理顺跟现有零售体系的关系,则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