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中,“青椒”的科研潜力不容忽视。学院高度重视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积极争取省杰青、优青培养科研专项,重点培育支持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望冲击省部级人才的青年教师,促其尽快脱颖而出。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时,不仅所在团队带头人进行预审和指导,科研基本业务费也向青年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落实青年教师培育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海外科研培训。加强年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做好教学经验传授的“传帮带”。
团队精诚合作,可以创造出更高价值。学院整合师资力量,组建形成8个研究团队,并实行团队带头人监督机制。其中建设了以泰山学者孙庆杰教授领衔的淀粉纳米创新学术团队,后期将继续组建1—2个新的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引领食品加工贮藏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1—2人,建成了以国家级高层专家领衔的高水平研究团队1—2个。
通过紧密围绕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明显,学院人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达到74人,其中教授13人;新引进各类人才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91.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教师占专任教师30.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其中,孙庆杰教授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称号,王宝维教授获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陈海华教授荣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杨庆利教授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王世清、肖军霞、赵海燕、李静媛入选学校第四批“136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张双灵、唐文婷、黄国清、朱英莲入选学校第四批“1361人才工程”第四层次人员。此外,当选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家禽学会副理事长1人,青岛市食品学会理事长1人,青岛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2人,理事6人。
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院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学科平台,拥有两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玉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山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平台。
基于良好的平台建设条件,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2017年科研经费总额达451万元,其中纵向经费355万元,横向科研经费96万元;2018年发表SCI论文54篇,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他项目13项;2019年申请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 74篇,获得省部级奖2项,获得青岛市奖励1项,到位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
高水平学科建设带动高水平社会服务。学院瞄准产业需求,找准突破方向,凝练山东省食品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技术,推动食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2017年以来,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项。王宝维教授两项专利以100万元价格成功转让,朴美子教授团队完成的“海参肠道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及其应用”以70万元价格转让,创造了学校发明专利单项转让最高价格。目前,“水禽副产品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已在山东、河南、吉林、重庆等省市的50多个企业进行推广应用,2018年为企业创造利润约1.2亿元,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在传统食品主食化与工业化、有机食品与安全食品研发、海军食品开发等领域也不断加强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院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有效发挥学科生力军作用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开展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合格评估工作,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培养环节进行改革。加强研究生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完善各培养阶段的考核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大力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实现明显突破。结合研究生教育培养,学院举行多次内部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形成师生学术共同体活动常态化良好学术氛围。
通过以上举措,学院强化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研究生作为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生力军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2017年学院研究生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5篇;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批2017年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5人考取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2018年,孙庆杰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刘成珍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实现学院省级优秀硕士论文零的突破,陈海华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徐澎聪和王莹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寇玲赟获得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学院研究生考博率达到16.67%。
走出去,构建国际化对外交流合作办学新常态
学院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不断提高学院开放度和影响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进一步扩大与国外合作伙伴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起到了优化推动作用。
加强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联合办学。以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食品专业本科生为目标,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加快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进度,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努力形成符合本国、本校、本院实际情况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并输送优秀的食品学科人才打下坚固的基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一套先进的联合办学培养模式,从专业特点、课程设置、招生方式、学生管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制订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通过国内、国外教师的联合培养,使学生多方面了解食品专业的发展现况及方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先进思维、立足实践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