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上来。只有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了,才能倒逼市场提供更安全的食品供应服务,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全媒体传播矩阵影响力,在深圳市形成了“人人讲食安,处处重食安”的良好氛围。其中也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深圳经验”。
近年来,在将市、区两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部实现食药安办挂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深圳市将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畜禽屠宰等环节监管职责划入市场监管部门,并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内创新设立农业处,全面负责农业相关事宜,彻底解决了过去“多龙管水”的混乱局面,从机制上为食品安全规范化监管提供了条件。
下面一起来回顾
深圳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
取得的监管成效
2、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创新监管模式。以信息化手段将消费者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餐饮的后厨加工过程等进行及时公开,打造透明监管,提振消费信心,是此项创新措施的鲜明特色。
深圳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与信用管理建设推进项目始于2015年。近年来,特别是食品安全战略实施以来,深圳市持续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全市2569家学校食堂(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和379家500平方米以上商超全部加入追溯系统,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和大型商超预包装食品实现信息化追溯。该系统目前已完成2.8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应用、超38万种预包装产品信息及21万余张有效证照的采集和管理工作,为全市的食品安全追溯建立了严密的一张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的食品安全战略,是一次从政府端到市民端,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领域改革创新,对提升深圳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正是这种敢闯敢试的拼劲,让深圳市实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民满意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变得越来越近。
除了经济发展走在前沿
编辑整理:深圳食事药闻
目前,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注册成员超过12585名,已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科普活动、培训体验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1200余场,为监管部门提供各类食品违法及安全隐患线索1200余条,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队伍建设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诸多殊荣。
标准引领大湾区
“圳品”的快速成长,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认可。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已明确,将参照供深食品标准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并打造大湾区“圳品”。
近年来
标准的完善,为“圳品”的面世提供了支撑。截至目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一共推动开展了580个产品评价,已有436个“圳品”通过认证上市销售。产品覆盖了蔬菜、水果、粮食、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水产品、畜产品、禽产品、乳制品、茶、调味品18大食品消费重点品类,产地覆盖广西、山西、江西、四川、黑龙江等全国22个省共82个城市。
自2017年开展试点以来,深圳市连年推出专项资金补贴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彻底改变了过去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局面,为食品交易提供了舒心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符合条件的255家农贸市场做到应改尽改,改造完成率100%。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创新引入智慧计量监管系统,打造智慧、高效、共享的现代农贸市场管理体系,让农贸市场彻底告别缺秤少量。
深圳持续部署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作为第一个“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提升民生质量当作城市发展的要务来抓。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敬请关注
系列报道第一期之
针对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别推出系列报道
4、创设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为了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深圳已获批设立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将以深圳市政府的名义,对在食品安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格局不断提升。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该可移动模板化厨房可以根据经营许可规范及实际需求进行模块组合,实现了标准规范化、资源集约化、排放生态化。目前,可移动模块化厨房项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两个实用新型专利。
延伸阅读
点在看,大家看!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