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线上火热的消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走访成都成华区的线下超市,接连5个邻家超市都没有白象方便面的身影,一家超市人员表示:“我们一直都没有卖白象方便面”,不过在一家永辉超市,记者发现除了康师傅、统一等大品牌,国外进口品牌还有本地品牌外,白象方便面放在了不太显眼的位置。
成都线下超市少有白象方便面身影。
近年来,虽然白象的声量不比几大巨头强,但它不仅换了新品牌形象也在持续布局出海。其官网显示,2012年以来,白象食品的产品已经出口20多个国家。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掉队“白象”短时间难翻身
随着自热火锅、自热面、螺蛳粉、方便粉丝等品类的网红品牌不断涌现,传统方便食品品牌也纷纷调整战略,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升级。
白象食品被300余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1997年白象创立以来,市场规模似乎并不大。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白象食品推出国内第一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开创性的事件让“白象方便面”为大众所知。
朱丹蓬还表示,“如今中国方便面行业已经高度集中,白象想翻身的话,要回归到产品的创新升级,以及迭代速度和发展水平,这是一个体系的问题,而这种局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改变”。
责任编辑:
记者发现,因为网友的“野性消费” 其线上店的许多产品已经卖断货,然而记者又走访成都多家线下超市却很难发现白象的身影。近年来,方便面市场已趋于高度集中,白象被巨头挤压逐渐淡出视线,凭借着这一股热度,白象是否能将其转化成“翻身”密码?
今年冬残奥运会期间,有媒体报道称,白象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并且是拒绝日本入股的企业,随后白象的粉丝量和销量暴涨,“国货光环”又一次戴在了白象食品的头上。
“国货之光”已出口20多个国家
线上店卖断货
阅读 ()
前几年,随着消费升级和“不健康”等标签的影响,方便面一度销量大减,企业业绩有所下滑。但2019年后,因为疫情速食产品风口重新热闹起来,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方便面消费量达463.5亿份,占全球方便面消费量的40%,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记者看到,在白象食品的天猫旗舰店,白象汤好喝方便面的月销量达到了40万,干拌面和火鸡面的月销量也在10万以上,而伴随着“野性消费”,其多款产品已经标注“缺货”。
315晚会后当所有人对 “老坛酸菜”嗤之以鼻时,白象食品在微博评论里霸气回应: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事实上,从天眼查App食品安全信息看到,白象食品公司产品被抽检60多次,结果均为合格;其投资公司及分公司等也涉及近300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身边超市却少见白象身影
原标题:又一国货之光被网友“野性消费” 火出圈的白象方便面能否靠热度翻身?
近日,继“鸿星尔克”、“上海蜂花”……这些老牌国货出圈之后,儿时吃过的方便面品牌白象也火了。不光因“拒绝日资入股”、“其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又在315当天豪气回应酸菜包来源问题,被网友称为“国货之光”。
白象方便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种情况下,白象如何凭借这股爆火热度扭转局面?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白象品牌面临整体老化的问题,体现在品牌、产品、渠道、团队等多方面,不解决骨子里的问题,光靠一时热度,很难变现为营销资源和销量,也不足以支撑它的未来。
继多次登上热搜后,3月18日,白象食品再次受到热议。因为大量网友涌入线上旗舰店、直播间,白象食品不得不贴出“全面预售,理性消费”的公告, “你是春风十里,你是星河万顷……”甚至连白象的文案也被网友称赞。
白象食品多款产品已缺货。
白象食品贴出“理性消费”公告。
白象方便面火出圈
为什么我们在线下超市很难买到白象方便面?这要从90年代说起,当时众多外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进行争夺,国内的方便面生产水平提升,但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不少品牌开始掉队,白象就是其一。
又一国货之光被网友“野性消费” 火出圈的白象方便面能否靠热度翻身?
2022-03-19 15:15 来源: 封面新闻
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公司Refinitiv的数据,除了康师傅、统一和今麦郎,白象在国内方便面市场排名第4,仅占据4%的市场份额。行业人士也表示,目前白象方便面“活跃”在3、4线城市,市场相对封闭,并且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以及东北有一定的份额,其他的省基本上没有太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