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的异物包括金属异物、头发、线头、虫害尸体、玻璃等。金属异物在加工过程中应采用控制原辅料、使用磁力装置及金属探测等方式进行去除和监测。头发、线头等应控制好操作员工的个人卫生,使用粘辊、风淋等设施。虫害尸体应采用前述的虫害控制方法进行消除或降低其交叉污染。玻璃应采用加贴防护膜,食品加工上方灯具采用防护罩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
应收集并掌握所使用化学试剂或危化品的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按照说明进行使用和存放。将洗涤剂、消毒剂等与食品分开存放,并加贴明显标识。化学物品应上锁,专人管理。
(1)直接接触食品的员工应具有健康证,且在有效期内,新上岗员工应体检拿到健康证后上岗。
1、确保个人卫生
生熟区域不分主要由于同一区域内既有生制品或生物料,同时又有熟制品或半熟物料,而两种不同熟制程度的物料具有不同的卫生安全要求,因此,两种物料在同一区域内将发生严重的交又污染。生熟人员不分主要由于加工处理生制品的员工卫生防护控制与加工熟制食品的操作员工的卫生控制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若出现生制品操作者进入熟制品加工车间,将产生交叉污染;
(6)若设备、管道、工器具、工作平面或器皿遭到了虫害的污染,应将上述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清洁,以防止有害物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
(4)加工食品时,员工不应该带手表和首饰之类的物质,以防止造成食品交叉污染;员工不允许在车间内吸烟、饮食及吃口香糖,应避免用裸手触摸面孔或鼻孔,或咳嗽、打喷嚏等,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场所应保持整洁,无野草、积水等。垃圾桶应有紧密的盖,并且容易清洁。野草、积水和垃圾等会吸引有害动物,并且为其提供食物和藏身之所。
生熟食品或不同清洁程度食品分开。将生制品与即可食用的食品分开,来防止有害细菌的交叉污染。
(1) 物理异物引入是造成交叉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厂区内应按照规定设置数量合理的捕鼠装置,且装置有效,例如捕鼠笼、鼠夹等。对捕鼠装置使用的诱饵应为非过敏原物质。加工场所应配备严密的纱窗,纱窗完好并定期检查。入车间、仓库等门口应设置高度符合要求(一般应在50cm以上)的挡鼠板。车间内部是否设置了足够数量的灭蝇灯,且灭蝇灯干净易清理。车间或仓库内是否配备了粘鼠板等。厂区野草或树木应进行定期虫害控制,采用杀虫剂时,应控制好杀虫剂的存放、领用和使用过程控制,以防止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
(3)食品加工车间外部
(2) 化学试剂及化学危险品是导致食品加工交叉污染的因素之一。
常见交叉污染因素可分为直接交叉污染因素与间接交叉污染因素两类。直接交叉污染因素是指污染源直接污染食品而无任何中间防护并导致食品在加工中发生严重危害的因素;间接交叉污染因素是指污染源通过影响食品加工环境而间接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
①皂液或餐洗剂是否是食品级,建议采用按压式装置;
直接交叉污染因素主要包括食品加工操作人员的不健康、不卫生;
如果食品加工过程中员工带手套操作,手套材质首先要是食品级,然后经过严格的消毒清洗后方可上岗。员工所穿的大襟亦然。
(2)对关键设备应建立清洗消毒程序。
洗手消毒过程应关注以下几点:
4、严格分离不同类型食品
食品加工时,设备、工器具等应消毒后保持清洁干净。
(4)对某些人有可能造成过敏原交叉污染的种类有花生、果仁、奶、蛋、鱼、有壳海鲜、黄豆、谷蛋白、芝麻、芹菜、芥辣、二氧化硫等,应针对上述物料进行控制和标识。
结论
2、交叉污染的主要来源
防止物理异物和化学品的进入是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
间接交叉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因厂址、厂区内外环境、车间内地面、墙壁、虫害控制、非直接接触设备及工器具等未达到要求而引起的交叉污染。
7、控制过敏原
员工工作服应尽量采用长袖和浅色,并且采用紧口,尽量减少裸露皮肤接触食品;浅色有利于发现工作服的污秽;工作服应没有外袋,以防止毛发、线头及衣袋内杂物进入加工食品。
(1)食品加工场所应定期进行虫害踪迹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动物踪迹带来食品的交叉污染。
原则上,工作服不能够在车间外穿着,以防造成污染。严禁员工穿着工作服出入车间,尤其是进出厕所。工作服在加工食品时应保持清洁卫生,因此,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如确需将工作服带出车间进行清洗消毒,建议采用密闭消毒后的周转箱进行传递。
1)生熟不分
直接接触加工食品的设备、工器具等不安全;
4)加工区域内废弃物存放不当
(2)在交替生产不同配方的食品时,若存在过敏原的交叉污染,应彻底清洗所有的工器具及设备等,同时员工的手也应清洁干净。
例如,物料解冻器具应上方有盖,若存在肉类与果蔬解冻,两类物料应尽量分开使用解冻器具。在生产过程中若制品已经加工成熟,应尽量缩短包装时间,并将成熟食品进行盖好和卫生防护。
(1)原辅料进货时应考虑不同原辅料的卫生要求,是否会发生交叉污染。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存在很多方面,正确把握和识别交叉污染的形式和来源,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才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5)有害动物种类主要包括老鼠和小鼠、苍蝇和飞虫、蟑螂、蚂蚁、雀鸟、甲虫和象鼻虫等。
过敏原可能会致命,如何控制好过敏原的进入或使用对于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2)设备、设施、器具等消毒不当
(3)不同清洁区域的工器具不能混用。
当员工进出车间,如进出厕所或接触非洁净部位后必须将裸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可进入工作场所,否则将带入大量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造成交叉污染。若生产即食食品,且食品具有微生物卫生要求,有的中间生产过程也需要对裸手进行消毒。
例如,如有可能,安排生肉类或家禽与其它食品在不同的时间进货。同时,原辅料、添加剂及包材应根据卫生要求进行有效隔离存放,以免造成原料、辅料、添加剂及包材之间的交叉污染。
设备、管道、传送带等直接接触食品处应班前班后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设备管道等接触面是干净卫生的。
(2)在加工食品期间,员工应健康,工作时不应有或可能对食品造成交叉污染的疾病。
④干手器效果是否有效;
车间布局及设备工艺不合理而造成不同清洁程度的两种物料同在一个区域;
生熟不分主要包括了生熟区域不分、生熟人员不分、生熟器具不分、生熟食品不分等。
用有效的有害动物控制来消除食品加工场所的有害动物,以防止有害动物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
各工序所用的工具和容器尽量专用,例如案板、周转箱等,如果确需交替使用,应在使用前进行彻底消毒清洗。
6、维修保养
3)消毒不当的裸手等接触未包装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