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方便食品不方便 宝贝食品黑名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安全 > » 正文

忠诚履职向法治中国昂扬奋进

浏览: 来源:

  以法为方,惩治食药犯罪—

  9月29日,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13起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这是中央政法委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公开通报。

  中央政法委专题研究政法队伍纪律作风问题,强调对不良苗头,不能视而不见,要抓早抓小,在思想上设置“警戒线”,措施上筑起“防火墙”,努力用铁的纪律带出过硬队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分别制定法官“十个不准”、检察官“八条禁令”、公安民警“三条纪律”,划定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律师行风监督委员会,加强律师行风监督。

  关强化教育培训,推进政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

  今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于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树立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理念,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法制网记者 孙春英 周斌

  从新的起点出发,全国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忠诚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公安部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剑指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最高法、最高检及时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厘清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如今,依法治网成效已经显现,网上制造传播谣言得到初步遏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新部署。

  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是政法工作的重大任务。

  厘清边界,探索依法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相继出台,着眼总体谋划、注重顶层设计、尊重基层首创、解决现实问题。

  推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打破层层审批的行政化做法,“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4项改革在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省市先行试点,于今年下半年渐次推开,为全国推进试点积累经验。

  守护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

  —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解决好信访群众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统筹安排。

  时隔4个多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等中央五单位与中共浙江省委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推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把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提升依靠群众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的水平。

  践行法治全力守护社会平安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突发、多发,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评论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建设平安中国的工作思路清晰可见,一个“大平安”体系正在形成。

  —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符合国情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在健全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4.7万人,解除社区矫正113.8万人,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只有0.2%,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法治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平安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强势推进, 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法机关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政法机关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是难啃的“硬骨头”,被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确定为政法系统重点改革项目之一,去年开始分四批在各省(区、市)政法机关开展改革试点。

  十八大以来政法系统法治新常态

  —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中央政法委出台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后,最高法发布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守住司法底线;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完善执法办案多项制度。

  各级政法机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扭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等不良风气,坚决遏制耍特权、抖威风和吃拿卡要、乱收乱罚等多发问题,坚决惩治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其力度之大、措施之实令群众刮目相看。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政法微博总数已达2.4万,占政务微博的四分之一。各级政法机关运用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与公众互动交流,在润物无声中传递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祟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舆论普遍认为,三次通报自亮“家丑”,体现了政法系统清除害群之马的决心、反腐持续发力的态势,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法系统反腐倡廉正在常态化、制度化。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过试点逐步推进。

  法制网北京10月8日讯

  法治建设离不开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去年以来,各级政法机关把过硬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科学用警,下大气力解决政法队伍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法队伍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升。

  —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为杜绝暗箱操作,中央政法机关细化相关规定,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政法机关加强执法司法能力建设的新课题。

  —司法公开深入推进,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高法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最高检建立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公安部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司法部在监狱系统全面推进狱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廉洁。

  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发案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中央政法委积极推动综合治理形成整体合力。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安机关开展“云端行动”,加强源头治理。一批影响恶劣、危害巨大的食品药品案件先后侦破、宣判,一些跨地区犯罪网络被全环节铲除,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高发多发势头得以遏制。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