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健康饮食:南瓜药膳保健上品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健康饮食 > » 正文

吃睡行健康学问多多 别陷入自以为是误区

浏览: 来源:

     

     

  许多市民都知道,吃睡行与健康息息相关,平日也搜集了不少关乎日常生活的健康知识,但你真的以为自己做对了吗?1月23日下午,第25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开幕式暨第22届解放健康讲坛上,来自台湾阳明大学药理学潘怀宗教授、市中医医院失眠科许良主任医师、市六医院急诊部王韬主任共聚一堂,与市民共同探讨“吃、睡、行——生活中的健康误区”。讲坛上,市健康教育所还首次发布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养监测数据。

  ■本报记者 孔同

  牛奶首选低脂奶

  喝骨汤补钙徒劳

  ■本报记者 顾泳

  如何吃出质量、吃得均衡,是一门大学问。台湾阳明大学药理学潘怀宗教授说,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疾病或多或少与饮食不均衡有关。潘怀宗教授以“你吃什么就像什么——饮食常见误区”,为市民讲解平日里一知半解的饮食知识。

  得了什么病不能吃什么,对号

  科学就医方面,75.3%的市民知道出现发热症状后“及时找医生看病”,但还有12.3%的市民选择“根据以往经验,自行服用退烧药”,10.1%的市民选择“观察观察再说”。

  以讹传讹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对“咳嗽、打喷嚏时正确处理方法”,55.6%的市民错误选择“用手直接捂住口鼻”,只有27.2%的市民能够正确选择“用手帕、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41.0%的市民不知道“国家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12.2%的市民误认为“共同使用马桶”会传染结核病,只有19.1%的市民知道结核病通过“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可能传染他人。

  食品安全方面,97.8%的市民知道“食品标签上须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88.4%的市民知道过期食品不能吃;但仍有8.8%的市民不知道病死禽畜不能吃。顾沈兵说,由此可见,市民食品安全的教育仍需加强。

  康复饮食未必准

  至于少盐,许多人认为少盐就是吃得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建议摄入5克的盐,其实担心摄取盐过多,实质是担心钠过多。因此,每人每天摄入5克盐,实际是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000毫克的钠。少钠,很难用味蕾来判断。美国疾病预防中心2012年的报告指出,九成美国人从面包中摄入的盐,比薯片、爆米花还多,因为面包的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添加盐巴或奶油调味,单片白土司面包含钠量可能高达230毫克。为此,潘怀宗说,中国人应该发扬自己民族的饮食传统,多吃馒头少吃面包,这对少盐、少糖等饮食原则颇有益处。

  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对适量运动、合理营养、戒烟限酒三项的认知率均达到了80%以上。但只有57.7%的市民选择了“心理平衡”,顾沈兵说,可见市民在心理对健康影响的认识上还相对较低。此外,还有46.7%的市民不能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

  安全急救知识方面,监测数据表明:39.8%的市民未掌握“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应急处理”方法;31.6%的市民不知道抢救触电者时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23.3%的市民不知道抢救煤气中毒人员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14.3%的市民尚未掌握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牛奶喝得越多越好吗?潘怀宗说,这种认知也有误区。专家建议,每天只要喝250毫升的牛奶即可,喝得太多也有问题。最新研究报告发现,每天喝3杯牛奶(700毫升),甚至可能提高死亡风险。原因是牛奶中某些糖类会增加发炎、氧化压力的风险,进而损伤人体细胞。此外,发生骨折的几率也随牛奶饮用量的大幅增加而上升,每天喝3杯牛奶者,髋骨骨折风险是每天喝1杯者的1.6倍。这也正是为何瑞典、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喝牛奶的人比中国人多,但骨质疏松症反而也水涨船高的道理。

  少盐不是吃得淡

  潘怀宗说,高血压病人的正确饮食原则是少油、少糖、少盐、高钙、高钾、高镁……那么少盐少糖哪个更重要?答案是少糖。糖会影响脑部下视丘,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让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暴增。少糖所指的糖,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饭、面粉,而是精制糖,也就是我们自己往食物、饮料里添加的糖分,即便是天然果汁,同样属于精制糖范畴,只有用水果才不算精制糖。每天要摄入多少糖分才算合理?专家表示,糖分摄取量应控制在一天所需总热量的10%。但控制糖分很难做到,因为日常生活中,蛋糕啊、面包啊都有糖分,因此少糖意味着不要再吃精制糖,如果平时可以拒绝进食精制糖,身体健康状况就会改善。

  合理用药中,对“OTC”所代表的意义,24.7%的市民误认为是处方药标志,3.5%的市民误认为是保健品标志,只有35.0%的市民知道是非处方药标志。

  此次讲坛由市卫生计生委、市爱卫办、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承办单位有市健康教育所、市六医院;支持单位是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入座的饮食原则,让不少市民走入误区。潘怀宗说,以乳腺癌为例,总有病人问,病看好了,是不是要少吃黄豆、少喝豆浆。科学做法却与之相反,乳腺癌病人中,多吃黄豆食品者(每天约吃11克大豆蛋白),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复发率。大豆异黄酮有食物、保健食品等不同来源,建议从天然食物中摄取为优先考虑。那么,痛风病人是不是不能吃豆制品?其实,豆制品只要不过量即可。痛风病人更应该警惕慎食的食品是:酒类、含糖饮料、海鲜类食品等。

  2014年本市成人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发布——半数以上市民打喷嚏错用手捂口鼻

  本次讲坛上,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长顾沈兵首次向公众发布了一组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养监测数据。

  牛奶到底选全脂、低脂还是脱脂?答案是低脂。全脂牛奶中,乳脂肪含量约占3%至3.8%,低脂牛奶去除了大部分脂肪,乳脂肪含量仅为0.5%至1%,与脱脂牛奶的乳脂肪含量差不多。但低脂牛奶保留了较多的脂溶性维生素,口感较好。因此,担心牛奶热量过高的人,可以选择低脂牛奶。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熬汤时添加醋,可增加钙质的溶解量,熬煮时间越久,钙质流失越快。熬9小时汤,喝100毫升,摄取的钙质还不如吃一块豆腐。此外,民间传说肾结石病人忌吃菠菜炒豆腐,这并不科学,钙质和菠菜中的草酸会在肠道中结合,形成不溶性、无法吸收的草酸钙,然后由粪便排出。既然草酸钙无法到达血液和尿液,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形成尿路结石了。

  针对减肥的一些饮食误区,同样以讹传讹。减肥要喝低卡路里或零卡路里饮料?答案居然是错的。科学家们发现,许多人饮料和零食搭配一起吃,因此,不管喜欢喝哪种饮料,都会增加额外20%来自零食的热量摄取。低卡或零卡饮料会改变大脑对甜味的标准,让大脑对糖类的摄取量界定产生紊乱,因此增加了热量摄取。至于常被人传播的“饭前吃水果,既利于吸收又能减肥”说法,也是不对的。正确做法是,根据每个人的需求、体质、肠胃道消化状况,选择吃水果时间,饭后吃水果能补充纤维质,饭前吃可利于维生素吸收。不过专家强调,西红柿、柿子、菠萝等建议不要空腹吃。至于多吃水果可防便秘,还不如多喝水效果好。研究发现,女性水分摄取量少,可增加30%的便秘发生风险,男性则会增加2.4倍的便秘风险。

  减肥食谱有迷津

  少糖关注精制糖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