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酒行业,啤酒业也是国企改革的一大看点。平安证券食品工业研究员汤玮亮表示,目前A股市场上的三家啤酒公司都有国资背景,而且改革预期较为强烈。除了前面提及的燕京啤酒,青岛啤酒[0.66% 资金 研报]也曾提出上市公司管理层长期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可能成为青啤改革推进的方向;珠江啤酒推动混改进程的可能性较大。
行业人士认为,白酒企业掀起第二波国企改革浪潮将为白酒行业从之前低迷状态实现反转奠定基础。行业预计,随着五粮液推行员工与经销商持股,预计山西汾酒[0.93% 资金 研报]、古井贡酒[1.64% 资金 研报]等也将紧随五粮液步伐实施激励机制,机制完善后业绩改善的预期空间较大。
在此轮国企改革大潮中,随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率先落地,上海市属食品行业国企的改革也驶入“快车道”。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代表企业之一近期动作频频。
上海北京成食品业国企改革主战场
食品是关乎百姓健康安全的特殊产品,因此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固然重要,但保证食品安全则是始终伴随其中的底线。“在某种程度上,安全底线是调控这些国企改革步调的核心要素,是最重要的改革红线。”一位国有食品企业人士这样表示。
其实从去年开始,白酒板块的国企改革的序幕就已悄然拉开,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了国企改革的相关公告。去年10月,老白干酒[2.10% 资金 研报]在原董事会超期服役一年半后完成换届,新任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素质更高,提振了市场对其改制预期。很快,老白干酒就推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经销商持股、管理层员工持股“三合一”改革方案,并获得了河北省国资委的同意批复。
成立于2006年的光明食品集团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跨国企业,旗下拥有4家A股上市公司及1家海外上市公司。上海光明集团旗下还有一个全国闻名的乳业板块,其改革也正紧锣密鼓展开。根据光明乳业[0.76% 资金 研报]日前发布的公告,光明牛奶集团将所持公司29.93%股权无偿划转至光明食品集团,由此光明食品集团将直接持有光明乳业54.62%股权,光明牛奶集团不再持有光明乳业股份,这无疑增强了光明食品集团对光明乳业的管理能力和控制力。从这一举动可以预计,光明牛奶集团未来将剥离与养牛和牛奶不相关的业务,通过重组光明牧业的方式,实现光明牛奶的资本证券化,开始下一盘围绕“光明品牌”的乳业改革的棋局。
提到食品安全与国企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当年中粮收购蒙牛的案例。中粮集团在2009年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公司20.03%股权,当时是在食品安全阴影下蒙牛最困难的时期。
地域
食品行业虽然属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渊源,目前国内食品行业中多个领域仍然具有很深的国企渊源,这种现象在白酒、农副产品领域较为明显。不过,随着近几年我国饮料、加工食品等领域中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各种资本渗透与组合,形成了我国食品行业独特的复杂结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食品行业的国企改革具有相当的特殊性。